APP下载

浅谈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2019-10-21宋菲

锦绣·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茶馆老舍

宋菲

摘 要: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完成的一部三幕话剧,是其戏剧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老舍先生精心选取了维新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以及国民党政权覆灭前期这三个历史横断面,展现了中国社会近五十年的发展变迁。并且,他巧妙地安排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轮番出场,汇聚于“裕泰茶馆”,各做各的事,各说各的话,同时又与时代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从而表现出“埋葬三个时代”的宏大主题。

关键词: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话剧《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常演不衰。它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源自多方面,既包含老舍先生对深刻主题的挖掘,更包含作品本身独特的艺术创作特色。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截面的写作方式、“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以及源自生活的京味语言这三个方面入手,对《茶馆》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行浅析。

三个截面的写作方式

话剧《茶馆》截取了三个历史截面,通过众多的人物命运及事件组成多个戏剧片段,再汇成不同时代的众多剪影,从而反映复杂的社会及人生,这就是所谓横断面的写作手法。

老舍先生在谈及采用这种写作方式的原因时曾说到,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但他认为,那么一来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就难达到了。“抱住一件事情去发展,恐怕茶馆不等被人霸占就已垮台了。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如此看来,想要达到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首先要充分反映一个时代,展现其腐败没落的本质,才能够使人们从触目惊心的事实中看出这样的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道理。但这仅仅依靠一人一事是难以办到的。因为,人物少线索单纯,在短短一个剧本里无法容纳表现三个时代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结果既写不出时代气氛,也无法揭露社会本质。但若采用横断面的结构,在这方面则可以扬长避短,从多个角度侧面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于是,为了广泛地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特征,能够充分体现作者要“埋葬三个黑暗时代”的创作意图,老舍先生在《茶馆》的创作中,恰到好处地选取了三个横断面,集中笔墨予以描写,充分展示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

何谓“恰到好处”?即老舍先生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开展剧情,在中国社会近五十年发展历史中十分精准地“下刀”。例如,第一幕有意避开变法写其“后”,如此一来,剧情既不受“事件”制约,又可以有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此外,由于此时慈禧刚刚镇压了改革派,气焰最为嚣张,选取这个历史时期更有助于表现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第二幕选取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去世后各军阀混战这一历史时期,老舍先生通过描写裕泰茶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重整开张时遭遇的种种问题,充分展现了军阀混战对老百姓生活的蹂躏;第三幕选择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国民政府覆灭前夕腐败至极,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问题被推至高潮,从而使人们由衷地发出“埋葬旧时代,迎接新时代”的强烈呐喊。

“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老舍先生从自己熟悉的人物和生活出发,通过“小人物”以小见大地展现出历史悲剧,强烈烘托出“埋葬黑暗旧时代,迎接光明新时代”的主题。这便是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

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老舍先生曾谈到,“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然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在《茶馆》一剧中,来来往往于裕泰茶馆的人物形形色色,多达七十余个,既有西太后的宠奴太监、保媒拉纤的人贩子、吃洋教的恶霸、特务打手、兵痞流氓,也有老实本分的茶馆掌柜、实业救国的资本家、失去“铁杆庄稼”的旗人、破产的农民、失业的艺人.......老舍先生正是通过对这么多经常出入于茶馆的“小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进行生动刻画,加之情节的安排及舞台布景,从侧面透露出了许多政治消息,让观众透过裕泰茶馆这个“小社会”的窗口,看到一部近五十年的中国近代史、一个又一个旧政权的更替,以及那三个黑暗时代每况愈下的历史事实。

然而,在漫长的年代中轮番出现如此之多的人物,老舍先生又是如何对这些人物进行安排,用他们的生活变迁为主题服务呢?对此,老舍先生有其独到的创作方法,即对待不同人物运用了截然不同的创作手法。

首先,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裕泰茶馆掌柜的“顺民”王利发,熟暗事故,不得罪主顾,凡是懂得退让,懂得经营买卖知道。然而,就是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导致他最终难逃茶馆被侵吞、自己绝望自杀的厄运;正直爱国的常四爷曾是裕泰茶馆的老主顾,从喝茶遛鸟的体面生活,到后来七十多岁只落得个卖花生米的下场,看着身边的老朋友们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给杀了,不可谓不悲凉;坚信实业救国的企业家秦仲义,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结果用心血经营了几十年的工厂被充公,满腹辛酸。这几位主要人物为观众展现了这三个时代背景下普通老百姓的心路历程。

其次,次要人物子承父业。小刘麻子吞并裕泰茶馆并成立“托拉斯”;小唐铁嘴渴望成为“天师”;小二德子成为了打手;小宋恩子和小吴祥子承袭父业做了特务。这几位都是《茶馆》里的反面人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却与父辈做着同样的勾当,心狠手辣、恃强凌弱、见风使舵,子承父业且发展之。

最后,一般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虽然这类人物在整部剧中只是一闪而过,却缺一不可,对整部剧的发展都起到重大意义,使整部剧更加紧凑、完整。

总而言之,无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还是一般人物,他们都在裕泰茶馆里做着自己的事、说着自己的话,同时又把自己的事和时代结合起来。例如,名厨落得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这年月就是监狱里的人多;说书的先生抱怨生意不好,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真玩意儿要失传。不同人物各说各话,却都共同反映着时代面貌、社会变迁,起到渲染“埋葬三个时代”主题的作用。

源自生活的京味语言

老舍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旗人,对北京了如指掌,情深似海。他曾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

的确,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他的情感是纯正北京人的,而他的语言更是地道的老北京语言,他能够如鱼得水地运用北京话,将北京话的内在美准确把握并最大限度地加以释放。“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可以说,老舍先生文学创作中鲜活、生活化的京味儿语言就来自于北京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街头巷尾的每一声京腔京韵......

“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作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谈及《茶馆》中的语言,老舍先生曾如是说,“以此为基础,我在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该抽白面了。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此后我一人,福气不小吧?便是我叫他说的了。一个这么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同时,我叫他说出那时代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拿走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老舍先生正是如此,让“小人物”简单的一句话,就成为旧社会必然要被埋葬的有力佐证。

老舍先生在创作话剧《茶馆》的过程中,打破“老套子”、追求“新尝试”的努力获得了圆满成功,成就了该剧崭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使该剧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并且,让中国话剧赢得了世界声誉。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茶馆老舍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成都老茶馆》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对话”小伙伴老舍
杯水车薪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