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沟通的艺术
2019-10-21陈文毅
陈文毅
摘 要:本文首先对当前师生存在沟通的问题进行分析,将学者们提出的师生沟通理论与教学经验相结合,以教师的角度阐述提升师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围绕沟通技巧、个性因素、体态语言等方面,对师生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如何能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展开研究。
关键词:师生关系;沟通技巧;沟通的艺术性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下,不管中小学还是高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往往没有深入的了解,师生之间默契不够,所以加强沟通了解至关重要。而师生之间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较少,缺乏相互的了解。虽然当前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十分尊敬,老师也能公平地理解、尊重学生,但因为师生交流较少,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互相仍然缺乏了解。
2.师生沟通更多的是学习方面,忽视了情感交流方面。师生间由于性格差异,导致老师与学生沟通频率不等,通常是成绩突出或性格开朗的学生与老师沟通频繁,成绩稍差或腼腆的学生与老师沟通的少,往往这类学生是更需要与之沟通的。
(二)研究的意义
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新时代、新形式的巨大变革同样赋予了教育事业更多的挑战与机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老师只有懂得了如何去与学生进行沟通,努力去顺应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并且要引导学生来了解我们在与学生沟通时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得到良性的信息反馈,加深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有效解决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的目的
本文将班级管理、实际教学中的工作经验与师生沟通的基本理念相结合,针对师生之间沟通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高教师沟通的技巧。这样有助于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减少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解决了师生沟通问题,教师自身也能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有利于教师减轻身心压力及职业倦怠感,从而能得心应手地管理班集体。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国内相关文献分析
《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中,分析了师生交往的效应与教育成效的关系,并总结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师生间沟通障碍的建议以及策略[1]。这本书提出了与学生沟通时的口语、体态语以及积极的聆听等多种艺术策略,以此来构建师生沟通的有效模式。
张丽萍在硕士论文《走向“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中,从多种维度探讨了师生存在的沟通问题,总结了师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并以理解学生为主题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模式[2]。
简忧的硕士论文《职业教育中师生有效沟通的语言艺术研究》中,从沟通艺术的意义、师生关系等角度解释沟通的内涵,分析了职业教育中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系统阐述了阻碍师生之间心理及语言表达的因素,剖析了阻碍沟通的原因所在。具体围绕运用口语、体态语等要素对师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就如何能够艺术性的处理展开进一步分析[3]。
2.国外相关文献分析
《沟通的艺术》一书中,运用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分析了人类共有的心理需求与性格特征。书中通过讲述一些普通人通过自身努力奋斗最终有所成就的真实故事,以此来教育读者懂得艺术性的沟通是多么重要[4]。
《From theory to practice:the barriers to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这篇论文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以及现代教学理论,得出了18-28岁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最根本的沟通障碍是身体不适、教材匮乏导致的厌学、过多的语言表达和焦虑的结论。[5]
《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er-students communication in L2 classroom:the use of body language》这篇论文以课堂研究为基础,主要探讨肢体语言在第二语言课堂发挥的作用[6]。
(五)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主题主要是阐明师生沟通艺术的基本理念和相关内容,并针对师生间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注重沟通艺术与相关理论知识在教育工作实战领域的應用。
二、师生沟通艺术的基本理念
(一)师生沟通
由于人的性格有所差异,多以对于沟通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性,但其本质都涉及信息和行为的交流,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我认为师生沟通可以解释为通过信息与情感的交流互动作用,以实现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的一种交互性的艺术表现形态。
(二)师生沟通的艺术
师生间的沟通是一种技巧,用心、真诚是师生沟通的原则。沟通在用心、真诚的原则上再赋予较高的技巧之后,便能上升到艺术。师生沟通的艺术是指教师在教育、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运用技能、技巧让师生双方在情感上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心理上能够敞开心扉、互相容纳。
(三)师生沟通艺术的理论基础
1.师生沟通效应理论
师生沟通效应是从人际交往中衍生出的一种理论,是指师生沟通过程中双方形成的一种互动印象。它影响着师生沟通的直接效果与师生关系的深浅度,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得以实现的前提与根本途径。
2.“以生为本”的心理学理论
“以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有自由的思想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它着重体现在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新时期,这种教育理念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的,提供了学生成长成材的有效方针。
我们在师生沟通中,首先要真诚,然后要尊重,这是必须要遵循的两大准则。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戴上面具与学生沟通,不但自己身心会很疲惫,而且也会让学生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这样只能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尊重学生课余兴趣爱好与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其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与创造力。
三、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
师生沟通的问题一直在教育界备受关注,但是在高考的大环境下,很多教师对发现并解决师生沟通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本部分结合已有的文献和自身实践经验对师生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将阻碍师生沟通的问题归结为下面几个方面:
1.师生间的沟通技巧单一
以老师为主导的谈话方式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这种层面的谈话主要以思想教育为主,缺乏学生自己的观点。而语言表达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老师不擅长使用委婉的艺术语言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忽视了态势语在师生沟通时起到的效果。
2.师生沟通的主题单一
在高考的压力下,应试教育成了主要的教育模式,师生沟通的主题趋于简单化,主要是以学习内容为主,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的沟通极为少见;重视以书本为中心的沟通,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沟通;课堂内的沟通频率远远高于课外的对于学生生活情感的沟通,教师将“以教定学”作为重点而忽视“以学定教”。
3.师生间的个性因素差异
个性因素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人的性格、态度、能力、气质等方面,这直接影响主观上选择的偏差,对师生的交流沟通都不利,日积月累,难免会阻碍师生沟通,即使及时发现了师生间存在的沟通问题,但由于这种个性因素差异的存在,仍然会导致师生沟通意识的缺位。
4.教师在师生沟通时本位主义严重
本位主义是指习惯站在自身角度看待问题。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尊师重道”的思想在我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老师因知识水平、角色设定、实践经验各方面都领先学生而造成师生间的地位不平等,以致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难以以平等姿态与学生沟通。大多时候,师生进行沟通时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这种单向沟通的教育方式缺乏民主性,缺乏交流与对话,过于单一简单化,反而会让学生因为害怕被责怪而不敢与老师沟通,以致学生沟通的意识渐渐淡薄,从而使师生关系产生距离感,阻碍师生间的沟通。
5.师生间缺失沟通时机和能力的把控
沟通的时机能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有时候把握合适的时机说出简洁有效的内容才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老师把沟通单纯地理解为交谈,对沟通的时机、技巧、形态却很少考虑进去,以致于有时候苦口婆心讲了半天,但学生却显得不耐烦,反过来嫌弃老师啰唆、爱唠叨。有些老师虽然很愿意主动与学生沟通,但沟通能力掌控不好,说起话来显得空洞、漫无目的,所以沟通的问题就无法避免了。
四、提升师生沟通艺术的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指路人、师生沟通中的引导者,对于善于使用沟通艺术是必不可少的。沟通艺术的准则在于要善于聆听学生、用爱和真诚关心学生、能够换位思考、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尊重学生的选择、经常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注重沟通的双向性、把握沟通时机、掌握沟通技巧、重视师生良性交流互动。
(一)掌握合适的批评技巧
批评学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育方式,但处理不好容易加深师生间的沟通问题,甚至会直接伤害师生关系。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批评时间,要条理清晰,讲的内容要简单明了,切忌长篇大论或过于啰唆。
2.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沟通时,如果不看学生,与学生没有眼神交流,学生可能对批评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相反,如果眼神交流过度,会让学生感觉不自在,甚至可能产生畏惧感,这样也不利于沟通。
3.批评前避免直入主题,最好可以有个“导入环节”,让学生有个心理意识,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引导学生;批评前给与学生解释的机会,如果学生真的说出了出乎自己意料的原因,可以及时整改批评的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批评;如果学生给出的解释证明此次批评没有必要,要立刻停止此次批评,并向学生致歉。
(二)学会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是缓解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包容,进而为解决师生沟通关系提供有效手段。倾听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东张西望,聚精会神地倾听
聚精会神地倾听表示老师愿意为学生花时间,能让学生放下心中的戒备,有利于师生更有效的交流。同时,要把控与学生的距离,太近容易产生压迫感,太远又容易产生距离感;眼神切忌左右不定,要平视对方,表示对学生所表述的话有兴趣。
2.要做到简单复述
倾听学生时,要用简洁的话语复述一遍,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有利于师生之间和谐交流互通。教师在学生讲话时要记住其重要的内容,观察其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这样有利于成功做到简单复述。
(三)学会展示得体的微笑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表现,说明此刻我们心情舒畅;微笑是教师善待学生,乐观处事的体现,是内心真诚的自然表现,说明我們内心善良坦荡;微笑是教师对工作的正确认识,说明我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尽职尽责,能让学生感觉到人文关怀以及内心的温暖。但是并不是所有微笑都能打动学生,在与学生沟通时,微笑应该是自然的、大方的,而不是虚假、牵强的,要发自内心,情感真切;微笑还要把握尺度,不能肆意的笑,要能表达出自己真诚、友善的内心。
(四)掌握师生沟通的语言艺术
由于师生间个性因素的差异,沟通的方式亦需要多样化。传统沟通方式是面对面交谈或写书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电子邮件也被列入师生沟通的方式中。对于腼腆、羞怯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书信、网络方式与之沟通,有利于避免学生无法尽情释言,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沟通效果;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直接与之面谈,这样能更精确定位学生的想法。所以能否找准适合学生的沟通途径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屠荣升.师生沟通的艺术[M].上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丽萍.走向“以人为本”的师生沟通[D].华东师范大学,2001.
[3]简忧.职业教育中师生有效沟通的语言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戴尔卡耐基著,杨凤侠编译.艺术的沟通[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5]Nicoleta Du??. From Theory to Practice:The Barriers to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87:625-630.
[6]申健.Strategies to improve teacher-students communication in L2 classroom[J].校园英语,20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