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9-10-21田兆平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渗透对策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田兆平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文化教育的形式,利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91-01

2017年,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国家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戏曲、书法等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必须要为文化发展服务。诚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国之发展与壮大,必须有文化作为支撑。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文化的渗透,让现代小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为促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1.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2.1 弘扬和传统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明,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然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过度崇尚西方文化而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注重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针对当前青少年崇尚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强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如传统节日教育、重视古诗词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语文的教育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改变过去文化教育缺失、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2.2 健全学生的人格。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明确了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立德树人”的相关要求,要求现代教师应当重视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升学率成为了很多学校追求的价值标准。这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在语文的教育中,教师对文化的教育重视不足,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同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但却缺乏系统性和衔接性。而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具有局限性,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时,仅仅是给学生讲解和翻译,并没有重视文化内涵的讲解和渲染,进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主题不明,难以发挥好的教育效果。

4.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4.1 紧密结合教材,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教育内容,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育为例,古诗词的比重较大。我们常说:“古为今用”,古诗词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在高年级阶段,则以文言文为主。这些传统文学作品,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素材。例如,低年级的《画》、《春晓》、《小池》等诗词,每一句都是一幅画,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认知;进入高年级之后,教师可以立足文言文教育,如《杨氏之子》、《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等,传递传统文化之辩证哲理思想。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现代语言描写的文章如《孔子拜师》、《神马笔良》,让学生体悟古人谦逊、聪慧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4.2 以传统节日为依托渗透文化教育。

对小学生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是通俗易懂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文化学习兴趣的。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传统节日,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节日的特点,组织一场“端午诗歌大赛”,让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创作,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编写的端午诗歌在学校的报刊专栏上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端午诗歌大赛”过程中,充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清明”这首诗时,就可以结合清明节的节日,给学生讲解二十四节气,讲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爱国主义的情怀,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4.3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强化传统文化活动课程意味着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发展。学校需要举办系列传统文化活动,比如举办经典书籍读书报告活动,组织学生鉴赏优美国画和书法,在各种活动中慢慢让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绽放。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渗透,借助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琪.中华传统节日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利用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渗透对策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刍议爱国主义思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策
基于人文理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