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发展策略

2019-10-21张倩倩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观念核心

张倩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208-01

2014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该《意见》的出台,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即落实立德树人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根本任务,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育人的重要目标。

1.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識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具备综合性、发展性和有用性的跨学科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其内涵和表现如下。

1.1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生命的系统观、生命的信息观和生态学观点等。学生在学习中要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相关社会问题。

1.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并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进行交流讨论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乐于和善于团队合作,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1.4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物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物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2.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生物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生物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发展和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养的。

2.1 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

概念是形成思想观念的基础。学习科学概念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核心概念的解读与拓展,使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广泛运用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概念建构、概念网络化和检测与应用等策略。

在学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病毒无法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宿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进行增殖,进而引出草履虫的运动摄食、多细胞生物的反射活动、生殖过程的介绍,通过有、无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的比较,理解细胞这一基本单位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深刻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和生物多样性等观念;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分析河流的污染与自净能力,和构建森林中虫与食虫鸟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模型,使学生充分理解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概念,进而能够明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其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体现出了稳态与平衡观念。

2.2 在模型构建中训练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主要指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对生物血问题的模型构建与分析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的模型主要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概念模型等。物理模型可帮助培养学生的直观和具体形象思维,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可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

2.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经典实验和探究实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分析解读、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实践实现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性原则、对照原则等,强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要引导学生归纳和完善探究实验活动的一般步骤: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交流。

2.4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落实实践育人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的实践包括科学探究(如实验、调查、观察等)和工程实践(如发酵食品的制作,植物组织培养等)。探究实践是寻求现象背后的原因,而工程实践是制造自然界中没有的产品。前者可以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后者可以培养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总之,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高中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有待于更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成果和发现,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猜你喜欢

生物学观念核心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钓鱼的观念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