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2019-10-21李媛媛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方式网络环境

李媛媛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使用网络或者滥用网络都会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产生负面的影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关键,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有效控制上网的时间,另外一方面不能盲目反对青少年上网的行为。只有这样,才会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015-0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的知识,还可以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但互联网的发达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网络聊天和交友工具的发达,导致如今的青少年更愿意呆在家中依靠网络与他人沟通,而不是与他人面对面进行交流。有些青少年会发现他们在电脑前可以畅所欲言,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却不知道如何与同学聊天。正是由于网络中的交往与现实生活中的交往的巨大差异,人们之间通过见面进行交往的次数急剧减少,而这又进一步降低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在面对人际交往方面的危机或压力时,不同的青少年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是在其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并且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在中学阶段,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应对方式的发展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决定了青少年将来步入社会时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初中生尚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水平还不成熟,人格的发展也尚未稳定,此时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很可能会持续到青春期结束并影响其以后的生活。笔者通过探究网络环境带给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后,得出如下结论。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扩大视野

如今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机开始,短短的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随手可得,在路边、地铁上、餐馆里,随时可以见到握着手机上网的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知发生在地球各个角落的任何消息。网络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我们每一个人,网络的使用也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具备了部分自主能力,开始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试图去寻找;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主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熟,有时他们仍然不能分辨是非。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们对整个时代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并且很快就能接受并学会。因此,在网络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初中生应该如何应对,从网络中選择自己所需要的,摒弃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内容,是教育者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网络查询资料,获得所需的信息,这些活动不但不会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相反还会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发展。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和知识如果能被青少年加以利用,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有些内容需要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时也会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查找答案,这就是对网络的正面利用,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对其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通过网络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可以应用到现实的交往情境中去的,因为在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各个阶段,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都是经常被使用的。如果初中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在人际交往中也就更加游刃有余,从而使其在同龄人中更受欢迎。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资料,这样既可以激发初中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兴趣,又能通过网路的使用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使用。

2.建立实际的友谊,避免沉溺于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包括网络主要的交流互动平台,如:QQ、微博、人人网、微信朋友圈等,这些网上交流平台的存在日渐占据了人们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通过这些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找到多年未曾联系的朋友、同学,也可以跟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同学保持联系与互动。社交网络的兴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交往变得更加直接和便捷。但是,社交网络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研究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每周上网超过5个小时的青少年中,有25%的人表示他们与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

此类社交网络的存在的确对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对此类上网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以免初中生沉溺于此而影响其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与同龄人的交往无疑是提高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伙伴关系的重要来源就是同学。初中生处在第一波的青春波动期,和同龄人交往的要求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注重学生伙伴关系的建立。由于传统的观念及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师和班主任很少关注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不太重视学生社交能力及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伙伴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同伴关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来引导、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协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第二,创建有利于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的教育教学环境,特别是班风、学风的养成。只有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第三,对于有交往困难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帮助和人文的关怀。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跟别人打交道,交朋友,如果一个初中生长期处于孤独无伴的状态,就很容易诱发极端的不良行为。无法在现实中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的青少年,极有可能通过网络建立虚拟的社交,这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极为不利。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多多进行沟通交流、心理辅导积极引导,并鼓励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中多多关心和帮助,必要时可向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3.父母应该转变态度,坚决抵制不可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里存在的一切的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的很多努力都是白费。”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里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损伤,既不夭折,也难成才。”可见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之大。父母对于初中生上网的态度,以及在对孩子的上网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的阶段,此时的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无法脱离家庭独自生活。因此,在这一阶段,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非常多并且往往非常激烈,是否允许自己的子女上网,这也是父母和子女的重要矛盾之一。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父母对于子女的上网行为持坚决否定的态度,会使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变差,其应对方式的发展也相对较为不成熟,这可能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子女的性格等多方因素有关。父母对子女上网的行为持鼓励和中立的态度,对子女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发展是有利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了解。但是,父母不能对子女的上网行为和上网时间听之任之,应当在支持的前提下对其上网时间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及应对法方式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教师难以改变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但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和沟通,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增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参与度、支持度和亲子互动影响等,努力让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4.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减少学生对智能手机的依赖

学校应对初中生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学校范围内应该得到有效控制。上网频率高的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比较低,而智能手机的存在使得学生可以在课间随时上网,这对其身心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学校应对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入校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同时教师还应提醒家长对子女的智能手机的使用进行监督,以免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内部创建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良好学习氛围,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头脑风暴”的游戏,看看同样的问题,谁能够最迅速、最全面的利用网络查找到最多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明白网络也是一种学习手段,进而减少利用网络进行娱乐的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契机,引导班级的学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班级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学习小组,为学生积极进行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充分提供机会,这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校的网站可以设置一些心灵互动版块和栏目,鼓励学生和家长参与互动,还可设置教师或班主任留言板,鼓励学生提出合理而有趣的建议及意见,也可设置悄悄话信箱,将自己的交往困惑向专业心理老师求解,还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交往技巧和奇闻趣事。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今后的身心发展状况。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通过自身实践引导初中生健康使用网络,支持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扩大视野,避免过多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和娱乐;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实际的友谊,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其应对方式的发展;提醒父母对子女的上网行为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一概坚决否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优质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对方式的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映玲.网络交往对初中学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2):34-36.

[2]王英春,邹泓.初中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及其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9-61.

[3]郭永芬.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时间管理、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方式网络环境
解析中学英语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