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让课堂更精彩

2019-10-21严玉萍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问题

严玉萍

摘要:问是知之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关键词: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97-01

“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对问题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批判思维,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发表见解,讨论交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讨的过程,并在探索过程中,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成为每位老师研究的主要课题。

作为中学数学老师的我,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作出了以下几点探索与尝试。

1.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问、有答”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学生已经在八上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所以课堂上我开门见山直接抛出问题:回顾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启发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述,板书,然后提出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表述,板书,启发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大胆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这样处理,一方面人人尝试了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以问题为切入点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新的课改精神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想要形成和谐的课堂环境,我尽力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2)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3)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4)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5)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6)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如,例题:例1在△ABC中,∠A=50°,∠B=∠B′=60°,∠C′=70°, △ABC与△A′B′C′相似吗?如果AB=4cm,A′B′=6cm,BC=2cm,求B′C′的长.

学生独立思考,巩固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完成解答过程.

这样,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激发起学生主动提问的热情,也能互相引发思考,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也就会由“不敢问”到“敢问”,再由“敢问”到“善问”,进而能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扩大了创新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成为学习数学的小主人。

3.积极创造提出问题的时空,让学生“善問、善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教材所有内容讲透、讲尽,而应给学生提出拓展知识的课题,留下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地争论,尽量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不断修正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

活动:

学生活动:(1)如图1,DE∥BC, 分别交AB、AC于点D,E, △ADE与△ABC相似吗?

(2)如图2,点A、B、D与A、C、E,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如果DE∥BC,△ADE与 △ABC相似吗?

有趣味,有变式,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教师感谢学生融在了问题之中,问题也因学生变活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4.传授“问题”方法,让学生“会问、寻答”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因此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在问题解决的不同阶段,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不同的特征。在看出问题阶段,提出“什么东西出了毛病了?”或“事实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等;分析解决问题时,提出的问题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还有哪些办法?”在评价解决办法时应提出“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类比的数学思想,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之路。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挖掘教材及生活中的实例,创造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各种情境,使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究性地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技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消防意识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