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舒尔茨与刘易斯的思想比较谈对城镇化的看法

2019-10-21杨珉沣

写真地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城镇化

摘要:舒尔茨与刘易斯共同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通过各自对经济与农业的关注与理解,向我们揭示了不同的经济思想与规律,可以对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城镇化提供帮助与启示

关键词:二元经济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城镇化

一、刘易斯的二院经济理论

1954年刘易斯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刻画了后起国家存在的二元经济特征:在一定的条件下,传统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为零或成负数,劳动者在最低工资水平上提供劳动,因而存在无限劳动供给。城市工业部门工资比农业部门工资稍高点,并假定这一工资水平不变。由于两部门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家利润即剩余的使用,当资本家进行投资,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量就增加了,从农业部门吸收的剩余劳动就更多了。

刘易斯模型包含了以下两种含義:

(一)认为现代城市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带来固定比例的劳动力就业的增长,意味着不存在劳动力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越快,创造的就业机会增长也越多;

(二)认为农业只是工业化中的一个消极部门,忽视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二、舒尔茨的农业经济理论

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核心是农业同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点的亮点,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对农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中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在给定的条件下并不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最佳配置,且充分发挥了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农业同样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舒尔茨认为,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他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列举了大量这方面的案例。例如西欧虽然资源贫痔,但却以出人预料的速度发展了自己的农业生产。印度按土地的灌溉面积大约是日本的三倍,但日本每英亩土地的产量却是印度的八倍。美国农业生产的成功戏剧性地表现为产品过剩等等,舒尔茨以生动的案例告诉人们,不能忽视农业,农业完全可以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一旦农业被忽视,整个经济结构就要失衡。

(三)必须改造传统农业,加强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那么,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呢在舒尔茨看来,关键在于打破农业本身的封闭体系,使农业能够得到新的、现代农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技术。

三、目前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的年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1.72亿提高到2017年的8.13亿。在过去40年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每年平均有1千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地区,城市常住人口增加了6.4亿多人,中国完成了由一个农业人口占主体的国家向城镇人口占主体的国家的历史性转变,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以及建立其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理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当我们按照偏袒工业、轻视农业的模式,高歌猛进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候,却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加剧了城市与农村的不平等

一方面是城市的扩张,有的地方政府在建设所谓的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下,摊大饼式地扩张另一方面伴随着圈地和扩张则是乡村的消失。一方面是城市的公共设施如自来水、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城乡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二)城市失业和其他社会问题

本来是要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却形成了严重的城市失业。在我国一些地方,基于“土地财政”,对于“圈地”,促农民进城更有积极性,相当多的农民成了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另一方面是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三)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板,

重视城市,忽视农业,片面追求GDP的结果是农业成了经济发展的短板,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是其必然趋势

(四)忽视农业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农村购买力有限,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国际市场

由于忽视农业,抑制了农村的购买力,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得不依赖外需。

四、重新思考城市化

简单地回顾一下中国农业的历史进程。中国农业为中国人民、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说明我们不仅要改造传统农业,而且要重新认识所谓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一)没有精壮劳动力的农村是不可能解决农业问题的

仅仅让农民留在农村是不够的,还必须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民的素质、提升农业的技术含量,要用一切发达的技术装备改造农业,使农业成为亮丽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对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投资

我国农业欠账太多,要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人。农村的公共物品建设,包括农村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医疗社保、教育、卫生等等,还应当加强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加强对大型水利设施的支持力度。对农村教育的投人不仅包括初、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还应当包括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即一系列新技术的培训。

(三)通过对农业组织形式的改造,让千千万万的农民步入市场经济

中国农业不仅有技术创新的问题,还有组织形式创新的问题。组织形式的创新就是通过合适的形式引导农民步人市场经济。一头联系着市场、信息、技术乃至资金,一头联系着千家万户的个体农民,可以发挥企业家的功能。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

摊大饼式的城市建设很不经济,我们应当换一种思路:把农村建成小城镇,既能促进农业产业化,还能减轻一系列由于超越了城市的承受能力把农民转移到城市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可能是中国农业问题和城市化的真正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戚本超;大力普及城市化科学知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为《中国城镇化知识十五讲》题序[J];城市问题;2001年02期

[2]姜爱林;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J];重庆行政;2002年03期

作者简介:

杨珉沣(1985—)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在读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