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进展

2019-10-21蒋蕴瑜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

蒋蕴瑜

【摘 要】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在治疗上多采取中医辩证法,即通过合理利用中药汤剂、中医针灸等对患者脾胃进行和胃止痛、温中补虚,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将近几年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分析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理病因,希望能达及并之本源。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寒型;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294-01

脾胃虚寒型是胃脘痛常见的病症病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痛、遇饥寒痛感加重、进食缓慢且喜暖等。就目前来说,临床应用西医治疗胃脘痛有较多不良反应,且效果不够理想,而中医辩证干预技术作为传统医疗方法,通过结合各种中医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不良反应情况少。现具体将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研究综述如下。

1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理

1.1饮食不节

患者出现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外感邪气均有可能引发脾胃气机受阻、失调导致胃脘痛发生。如今,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饮食习惯变化、压力剧增背景下,胃脘痛疾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2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疾病主要病因为:患者脾胃气机受阻、升降失常,脾气不通。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且为后天之本,若其气机升降失调,就会导致胃痛。而脾胃虚寒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脘痛疾病类型之一,追求根本病因是现代患者喜冷食而致,脾胃遇寒则痛,反复则引发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3 中医治疗方法综述

3.1中药汤剂治疗

3.1.1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相关医学研究证明,香砂六君子汤药剂应用于小鼠胃中,能有效减缓胃排空,促进胃液分泌,可抑制小鼠小肠正常推进运动,从而保护胃黏膜,并对其损伤进行有效修复。

3.1.2小建中湯加减治疗。医学研究者万毓华[1]等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西药结合小建中汤加减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结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无法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该中药汤剂有着和里缓急、温中补虚的功效,与西药结合应用,对治疗虚劳腹痛有较优作用,并能有效抑制患者胃酸分泌,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治疗作用。

3.1.3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该中药汤剂主要在小建中汤剂上加入黄芪,医学研究指出:中药黄芪有着扩展血管、恢复受损肌细胞的治疗作用。在医学研究者王六群[2]文献综述中表明: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效果显著,到目前仍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这就证明了该中药汤剂的安全、有效性。

3.2穴位贴敷治疗

中医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其主要方法是将相关中药药方研磨至细粉状,并添加适量赋形剂,将中药调和成糊状,应用于患者经穴或腹胃处。该中药穴位贴膜治疗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寒温里等效果。穴位贴敷与口服药物相比,治疗效果更为直接,用药安全,方法简单,容易被多数胃脘痛患者接受。现代临床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有效调节大鼠血浆胃动素水平,促使大鼠血清胃泌素分泌和胃排空,对改善大鼠胃粘膜血流量,清除胃粘膜屏障损伤物有着较好效果。医学研究者芦志娟[3]等研究报道指出:应用胃枢宁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共50例,总治疗效果高达96.0%;陈慧等[4]在文献中提出:采用自制加热的十香止痛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患者4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且所有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对穴位贴敷进行加热,能提高中药温散性,加快人体药物吸收,并循经运行,深入脏腑,提高治疗效果。

3.3中医药物结合非药物方法治疗

刘静凌[5]等在相关研究中表明:黄芪建中汤剂结合食疗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能加快患者病情愈合速度,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梁燕妮[6]等则提出:应用中医艾灸(双足三里穴、中脘穴、取神厥穴和双公孙穴)联合黄芪建中汤剂治疗胃脘痛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中药汤剂治疗;罗青峰[7]等认为:黄芪建中汤剂结合热敏针灸(选取患者足三里穴、天枢、关元等热敏部位进行悬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周锦德等认为:黄芪建中汤剂联合穴位贴敷(贴敷药膏:公丁香、大茴香、药用干姜、花椒、五味子、肉桂、补骨脂、豆蔻等),将其贴于患者中脘、双足三里穴或双脾俞穴处,能显著降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胃痛发生率,且效果显著。

3.4艾灸联合中医护理治疗

3.4.1隔姜灸联合红外线照射技术

中医艾灸治疗法主要借助艾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温热与中药药力,并熏灼和刺激患者穴位,达到通畅气血、疏通经络、温经驱寒等作用。汤万好[8]等在医学研究文献中提出:将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应用口服制酸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隔姜灸配合红外线照射技术,取患者气海、下中脘以及神阙等穴位,发挥生姜止痛、祛寒药性,再通过针灸刺激经络之气,最后联合红外线将药效深入渗透到机体皮肤表层、血管、神经系统内,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4.2艾灸联合穴位按摩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其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激活经络之气、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储士娟等学者在研究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胃脘痛患者时,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应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单一艾灸治疗,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其技术多样、易操作、不良反应情况少、治疗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治疗效果显著可靠。因此,在多种中医治疗护理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临场效果,是今后需要深入进行研究综述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万毓华,付勇.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34):155-156.

[2] 王六群.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58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3,10:725.

[3] 芦志娟,刘敏.胃枢宁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5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7):618.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特色优势分析
中医护理结合穴位中频脉冲对失眠患者的影响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中医母婴护理在线交互系统》[1]软件的制作
“中医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论中医护理与新生儿黄疸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