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根本

2019-10-21刘海龙韩立敏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了解学生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刘海龙 韩立敏

摘要: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我们改革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师生角色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既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也“万变不离其‘本”,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发展思维等。所以要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就离不开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理解教材,了解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理解教材;了解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79-01

1.以单元为单位,纵横交错式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要真正理解教材,很到位地把握每一课教材的内容,首先要认真研读数学课标,领会新课程教学理念;了解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及编排特点,这是数学教师必做的“大功课”。而在具体到每一册中每个单元的每一课的准备过程中,应该首先以单元为单位,通读本单元教材内容,把握該单元教材的内容核心,知识间联系,这是数学教师平日要常做的“小功课”。大小功课结合起来,那么教师去理解驾驭每一课教材才会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本单元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具体内容包括: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以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读这个单元教材,比较发现前后内容的联系是:《平移和旋转》的前面有两课时,分别为“轴对称图形”和“镜子中的数学”,这两课时都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课内容分两课时,一节课是感知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第二课时是练习应用。《平移和旋转》的后一课是“欣赏与设计”,是让学生欣赏并设计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得到的图案。所以《平移和旋转》一课和前两课的“轴对称”内容是并列关系,而后一课“欣赏与设计”则是在它们基础上的综合运用与拓展。这样对本课教材做到了以单元为单位的横向上的把握。然后从纵向上把握,即了解“平移和旋转”这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如何上下纵深延展的。

2.多形式了解学生,确定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所以,我们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储备等等,是和理解教材同等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随机谈话,抽样检测,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我们所教年龄段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基础情况。如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已达到什么程度;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应该理解多少,他们目前有哪些了解;对于内化这部分知识,受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水平局限的点在哪里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我们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侧重点,影响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3.从教材的有限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

教师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教师要有从教材的有限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的意识和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生发点,联想、联系教材中没有的而又和教材内容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选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替换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扩充与延展。比如在研读《平移和旋转》的教材内容中,当我看到教材中所举的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后,教师就会从各角度继续联想生活中其它这方面的例子,不仅想到了生活中平移的门、旋转的门,大吊车,学生的玩具赛车,陀螺等,还想到了学校秋游去“发现王国”了,那里面的“齿轮”游戏,“旋转木马”“海盗船”“沙漠风暴”等许多娱乐项目里都能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果用上这些例子来丰富学生的感知,肯定更吸引学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在看到教材中三角形平移问题时,教材中是让孩子们用笔尖移动法感受体验,如果让学生用三角形学具,真正去“移一移”,体验一定会更深刻。于是,教师就让孩子们用方格本的纸,然后自制一个小三角来操作实践。在读了教材中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后,教师觉得还是很好奇它到底是怎么平移的,书上介绍得很简单,就上网查资料,了解平移的细节,然后补充介绍给学生,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听完了个个目瞪口呆,真正被数学的魅力折服了。这由教材的有限想到数学学习的无限的过程,无形中让师生们的思维打破了教材、教室的屏障,延展到了更为广阔的数学学习天地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快地走近学生。教师心中有“书”,目中有“生”,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维汉.戚绍斌.对数学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广东省第三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综述[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3年07期.

第一作者简介:刘海龙,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第二作者简介:韩立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了解学生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析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