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经济周期中“货币”与“信用”紧平衡的探讨

2019-10-21王嘉俊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货币信用

王嘉俊

摘 要:当前我国实施的“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货币”与“信用”二者之间是相互搭配实现的,今年与明年在对资产泡沫的抑制以及金融体系风险的防范上,要确保货币政策保持在中性的范圍内,确保通过宏观审慎的相关措施来对信贷增速和金融风险进行更为良性的控制,其中对应的“信用”以及“货币”的组合要保持在“适时的、紧信用以及稳货币”、“宽财政”等相关政策措施。在对金融经济周期下半场进行治理时,要注重平衡与把握金融风险以及经济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金融经济周期中“货币”与“信用”的紧平衡。

关键词:金融经济周期;货币;信用;紧平衡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了金融经济周期性的特征,其中实体经济、金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金融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内在规律,而最核心的两个指标则为银行信用以及房地产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发展出现周期性以及自我强化的特征,经济波动主要是通过货币以及信用的变化,影响了房地产的价格。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在很大一段时间内会对经济的繁荣发展产生影响,而大范围的负面波动则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1.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金融危机、货币危机、次贷危机等的爆发,导致金融市场出现了巨大的波动,金融因素对实体经济所带来的影响的持续性也在大幅度的上升,其中金融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持续性也越来越强,其中金融、经济“两分”的传统分析框架则难以对现代经济体的新特征进行有效的解释,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也由此而出现和产生。

我国的GDP增速同房地产投资增速存在约为60%的相关性,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口引擎的衰落导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的蔓延范围更加广阔。经济增长过分的依赖于房地产背后的加杠杆,则进一步驱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能够更好的确保房地产的价格维持在更为稳定的范围之内,借助非金融私人部门的信贷或GDP增长趋势偏离度观测研究可知,金融经济周期在2009年之后,信贷的缺口在不断的加大,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周期顶部阶段,继而逐渐进入到下半场。2016年下半年之后,货币政策发展逐渐进入到了“稳健中性”的发展阶段,有关监管部门的金融整肃压力开始不断的增加,并成为了金融经济周期下半场开展治理的重要因素。

2.金融经济周期背景下“货币”与“信用”区别的重要程度

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抑制的条件下,信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制约,其中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货币扩张的主要来源,而政府支持的投向导致其通常难以出现资产泡沫,而却容易使得金融经济体系发展的总需求高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另外,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膨胀。从1980年代开始,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发轫,全球的通货膨胀率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下降,资产泡沫以及金融危机由此而产生,并且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增加,全球中的主要经济体也逐渐呈现出了金融经济周期化的趋势和特征[1]。

2.1信用推动以及非信用推动货币扩张的区别

“货币”与“信用”在区分上,前者是从负债的端口来查看的,后者则是从资产的角度来区分的,二者犹如硬币的两个面,实际上则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背面是金融系统中资产负债表所产生的结构差异,其也从“交易媒介”的功能出发,依照流通性的差异,把货币划分成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从派生的角度以及信用货币的角度出发,聚焦基础的货币以及广义层面的供应量。如果从会计的角度来看,“资产”是等同于“负债”的,而从金融的角度来看,银行贷款本质上是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用交换,具体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银行产生的贷款资产以及存款负债等因素。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由“负债端”来看待货币,并从“资产端”来看待信用,那么银行贷款的本质是银行同客户之间的信用交换,并具体反映在物体资产的负债表上,银行产生贷款的资产、存款的负债。相同的货币扩张,有可能背后所导致的推动因素不同,宏观层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异,而核心的关键在于信用的可违约以及可被灭失的特征,金融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金融的脆弱性在不断的增强,信用违约等导致金融危机爆发、通货膨胀率相应的降低,而在信用推动的货币扩张下,通膨胀率也由此提升。

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上来看,“货币”同“信用”区别十分重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通常包含三个,即货币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信用渠道,其中融资成本是由无风险利率以及外部的融资溢价构成的,货币政策对无风险利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也属于传统的货币利率渠道。货币渠道属于负债端的,注重将“价”集中起来,而货币渠道则强调的是央行结合政策工具来将金融机构负债方的存款改变,并影响了实际利率水平以及总产出。信用渠道注重资产端,侧重于对“量”的平衡,信用渠道指的是货币政策以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并对信贷市场以及信用的可得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将总产出改变。负债方的货币供应渠道以及资产方的信用渠道之间是相互印证和相互补充发展前进的[2]。

2.2 2009年之后金融经济周期中产生的信用扩张

金融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帮助实体经济提供资金的融通服务,通过部门能够将金融经济参与建设经营的主体分为央行、金融中介、实体部门等,首先可以把金融中介当成一个黑匣子,而依照负债端来看,MB指的是黑匣子的投入。而从资产端来看,央行的净资产性注入指的是投入,其对实体部门所产生的新增融资指的是产出。央行的资产端属于货币的源头,而操作的对手方央行的“资产”,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大类,其中“净国外资产”的增加则属于央行被动型资产注入其中,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券”的增加则属于主动性资产注入,而“对政府债权”的增加要看具体的项目。所以,央行的资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被动型的资产指的是交易的目的,而不是满足货币政策目标的资产,其中自主性资产具体指的是中央银行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当前交易的资产,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外汇资产”则是资产项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体系信用输出表示的是扩展,而从提供流动性、购买力的角度来看,则对总需求的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反應,并对实体部门的新增信用融资。商业银行的业务膨胀在信用创造、满足社会融资需求方面,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端”信用带来了影响[3]。

3.金融经济周期下“货币”与“信用”紧平衡的探讨

在金融经济周期中,包含了流动性的供给周期质变同“货币”与“信用”的紧平衡把握,首先从充裕到短缺的发展来看,信用货币在供给机制的改变上,为了支持贷款创造货币的行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主要来自于央行的净资产注入,具体是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券,在经济结构的周期变化方面,则容易使得货币供给创造机制的周期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在2008年之前,流动性管理使中央银行处在被动地位,在资本、金融项目等“双顺差”的影响下,资产端的“国外资产”的快速膨胀使得央行处在了被动对冲的流动性地位。而央行资产端的膨胀具体表现在被动型资产—外汇的占款逐渐的提升。

其次,在2009年之后,央行的主动地位则得到了提升,央行的经流动性注入主要是源于“资产端”对“其他存款行公司”债权的增加所导致的,同时由此也形成了“负债端”来实现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供给。

因此,我们则能够判断出“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是以紧货币为主的政策,该政策实现了从松到偏紧的转换阶段,其中“货币”指的是“基础货币(MB)”,其中央行的净资产注入则逐渐的降低。因为,流动性管理要确保“满足型”,所以,才能够确保融资成本符合实际的要求。而在无风险利率上调之后,核心表现为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上升,货币政策中的三大传导渠道—利率渠道则能够慢慢的体现出来;第二,紧信用为主,该阶段的核心是将资金在金融体系中进行空转,具体为将金融体系的杠杆降低,并提升金融体系服务的效率,增加外部融资的溢价能力;第三是以紧货币为主,该阶段中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控制力则提升了,“紧信用”阶段推进非标转表,表外转表内等治理成效的提升,在流动性管理中所获得的主动性也更高。但是央行对平衡准备经需求方面,流动性管理的抉择空间以及余地也更大,也要时刻的提防资产价格渠道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风险问题。

综上所述,金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活力,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所以,要大力的推动积极、健康、有序化的经济发展,并更好的促进产业的升级和有效转型,继而更好的推动企业实际的生产效果的提升。在金融经济背景下,信用以及投资二者是相互关联的,而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的周期性发展则能够更好的促进实体经济的长足进步,继而更好的推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肖娟.金融经济周期与银行信用的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经贸,2017,(10):132.

[2]李倩.我国货币金融周期与实体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J].人文杂志,2013,(11):31-39.

[3]田树喜,白钦先.股指期货市场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

猜你喜欢

货币信用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发达国家货币的2019年“下半程”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新兴市场货币:各自负重前行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