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训练研究

2019-10-21代富斌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体育教育高校

代富斌

摘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指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状况。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学科训练活动时,不仅应增强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还用促使其心理进行健康发展,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应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优化,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训练中,增强心理素质,进行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在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训练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体育教育;高校;心理训练

前言:

現阶段,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时,应真正的贯彻“健康教育”这一指导思想,使学生能够进行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体育知识,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的发展。

一、通过体育训练,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在新使其背景下,开展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贯彻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促使其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形成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活动时,应将运动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体育运动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和教学实效性。教师在开展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促使学生能够形成团队精神,增强自身的心理素养。教师可以在开展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时,组织一些心理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自身的团队精神,促使其进行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活动。由于篮球运动,是合作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心理训练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篮球比赛活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篮球比赛活动,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在篮球运动中,培养自身的团队精神,不断的提升自身对体育运动的技能的掌握情况,培养团队精神,进行全面发展。团队精神,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学科训练活动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应注重学生自身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参加多样的体育训练活动时,放松心情,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形成团队精神,增强心理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参加拔河比赛,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中,形成团队精神,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进行全面发展[1]。

二、通过体育竞赛,增强学生自信心

体育学科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高校的体育课堂,是实践与理论的共同体。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时,应明确训练目标,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竞赛,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制定体育训练目标时,应考虑到学生情况,通过体育训练项目,达到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的标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其自信心,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自主的融入到体育竞赛中,进行正确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竞赛时,应促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开展高质量的体育竞赛活动,增强课堂实效性。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可以组织一些体育运动的小游戏,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游戏,如:踢毽子,乒乓球比赛等,在愉悦、和谐的体育运动氛围中,增强自信心,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进行全面发展,增强课堂实效性[2]。

三、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抗挫折的品质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容易丧失自信心,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时,应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自身的抗挫折的品质,提升心理素质,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活动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使心理状态能够达到正常水平,进行健康成长。心理健康中重要的一大因素,就是抗挫折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身抗挫折品质的培养,在开展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时,应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转化自身的身体动力,在接触体育训练活动时,增强抗挫折品质,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活动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用心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增强自身抗挫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一些难度和强度较大的训练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使学生能够运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体育项目。例如,在学生完成800米跑时,教师应在体育训练前,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意志力,培养抗挫折的品质。教师运用激励的语言,使学生能够相信自己,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的融入到体育训练中,增强体育运动的动力,从而顺利的完成体育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自身抗挫折的品质,健康成长[3]。

四、意志力训练

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高校的体育训练活动时,对学生进行了心理训练,使学生能够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自身的意志力,从而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力,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适当的安排一些时间长、运动量大、难度高的体育项目,如:800米和3000米的田径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活动,使学生能够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增强自身的意志力,从而提升心理素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结合课堂内容与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意志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进行全面发展,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总结:

教师在开展高校的体育学科教学活动时,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有效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提升学习成绩,增强身体、心理的素质,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继云.高校体育教学融入运动心理学教育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20-21.

[2]付太山.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调控机制[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0,2 (8):16-17.

[3]史侠.论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11,12 (6):29-30.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体育教育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