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英语有效衔接实践探究

2019-10-21马秀英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阶段英语教学

马秀英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29-01

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自成体系的现象比较严重。初中教师反映学生英语基础差,并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七年级新生觉得自己进入初中后,原来感觉良好的英语学起来非常吃力,而且很难适应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小学英语教师觉得自己平时教学是认认真真按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去教学的,学期统考经常名列前茅,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变差,与自己无关。

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出了问题,中小学英语宏观规划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被忽视,中小学英语教学没有做到有效衔接。

1.出现中小学英语缺乏有效衔接现象的原因

1.1 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中学和小学虽然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小学部和中学部之间少有联系和交流。中学英语教师不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情况,小学英语教师也不知道中学英语知识结构。这样,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从何谈起呢?

1.2 学校、家长甚至教师对小学英语认识有误。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师用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小学英语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宗旨”、“让学生在歌谣中体验语言、在旋律中感受语言、在活动中输入语言”、“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于是,有的英语教师过激的理解其含义,认为小学英语就是由游戏、歌谣等各种活动组成,课堂上过于看重活动的形式,忽视了课堂活动的效果,忽视了语言点的学习和传授,更忽视了英语语法的渗透和发展,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课堂和低年级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区别,热闹有趣,却收效不佳。

另一方面,小学英语课程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学校安排课程时,往往把英语课安排在学生已感觉身心疲惫、精力难以集中的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的时间,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此外,不少家长认为,小学英语不重要,进入初中后又会从字母开始学习,因此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不闻不问。

1.3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缺乏衔接。

小学英语教师通常采用直观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进入初中后,歌谣、游戏、学唱英文歌曲等有趣的教学形式大大减少,教师更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教法上和小学阶段相比相对单一。有的初中教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影响了学生兴趣的延续和发展。

1.4 小学毕业生英语水平參差不齐,使中小学英语衔接举步维艰。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时间先后不一,有的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有的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也有少数乡村小学未开设。即使开设英语课程,一些偏远农村小学在课时量安排方面存在不足,师资配备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培养的学生一般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这样,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进入到七年级同一个班时,教师很难以统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如果七年级教师忽略学生的水平差异,势必造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困难重重、基础好的学生因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

2.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1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中小学英语的共同发展。

教育教研部门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举行专门的中小学英语衔接研讨会,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创造机会,可通过案例分析、研究讨论及相互听课等方式,了解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两个不同学段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评价方式及学生心理特征等,中小学教师还可以结成工作伙伴,常来常往,互相听课,互相探讨,促进中小学英语共同发展和提高。

2.2 解决好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衔接,立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新标准》考虑到了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问题,其设定的课程目标层层推进、丝丝入扣。但在小升初和中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有的教师只着眼于眼前目标,考什么就教什么,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成了考试指挥棒的傀儡。

中学教师应了解小学英语教材,了解小学英语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寻找7A和小学英语教材的契合点,设计简单可行、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获得知识。

2.3 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般来说,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比较多样化,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而初中英语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容易忽略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教学方法的衔接。其实,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可适当采用一些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当向七年级起始阶段靠拢,逐步使学生适应今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中学教师在七年级起始阶段也可沿用小学教师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把趣味活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延续和发展。只有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互靠拢,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轻松衔接。

2.4 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上课往往有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大声朗读、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等学习习惯,但大多数学生缺少课堂上记笔记、早上朗读、晚上温习及预习的习惯,更缺乏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初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在这些方面进行提醒、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5 考试内容和评价形式的衔接。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和初中检测虽然都分为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但小学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进入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可暂时沿用小学英语测试的部分题型,并以小学知识作为基础考查点,避免过难的试题和过多复杂的题型,让大部分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应该引起中小学教师及学校领导的特别关注,中小学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合作,不断探索。要始终相信只要正确处理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一定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并能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阶段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