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研究

2019-10-21王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

王丹

摘 要:本文通过理论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英语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论与观念陈旧、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合理、对个人价值及个体需求的忽视、大学英语教育的工具化、评估体系等各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展示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个体需求;工具化

教育部于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多媒体语言系统、大学英语学习课件、慕课、远程网络课堂等,它们的运用丰富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途径和方法,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改革开放至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大学英语教学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理论应用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佳。近些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非常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寻找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手段,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许多教师虽然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但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力图把每个单词和语言点都讲清楚,有时还继续沿用语法翻译法,且一贯到底。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即使是有课堂讨论,也是主要流于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语言创造性更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的现象。大学外语教育在满足社会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发展需要时将自身及受教育者“工具化”了。“工具化”价值取向追求的是一种外语教育或外语技能,忽视了以培养人为中心的主体教育,重视教学的工具价值,应试教学倾向,严重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与熏陶。近几年来,教育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考评标准之一就是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而四、六级证书对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很多高校领导十分“注重”大学英语教学,将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以提高学生四、六级考试成绩为目标来展开。其次,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将四、六级证书作为人才招聘的重要考量指标。因此,四、六级证书成了毕业生成功应聘的重要法宝之一,有许多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将大量的学习时间放在了应试学习上,致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了“过级教育”。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尽合理,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为旧瓶装新酒的传统“翻译教学法”,形式上是运用的现代教育手段,而内容上主要还是讲授教材中单词和短语的意义与使用,讲授对文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以及基本的阅读技巧及其运用,而这些教学内容与围绕这些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主。听与说是多数大学生的弱项,虽然大部分高校每周都开有一至两个学时的视听说课程,但视听说课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听录音、看视频、作练习、讲解答案等主要方式来进行,此外,课堂口语训练则主要是通过对话进行较为机械的练习,但由于不少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开口对话,所以经常出现“冷场”的局面,从而导致视听说课程主要变成了听力课程。至于写作方面,教师在讲述读写时通常只对写作方法和技巧略作介绍,且课后的练习不多,学生的写作练习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所以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得到锻炼与提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及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着重于解决大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而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被忽视。我国大学英语在教学表现出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过分关注,侧重于语言教学的工具性,而对教学的人文性则不够重视。

4.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忽略学生的个体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英语被规定为必修课,较少考虑学科专业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这种强制性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下,无论何种专业、何种类型的学校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既不考虑专业、学生、社会是否需要,也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教育资源。实际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普通的公共基础课,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的决定权应该在具体的学校、具体的专业和个体的学生手中,而不必在指令性文件中加以规定。应该把这个权利回馈给教学的组织者——学校以及学习的主体——学生,由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个人兴趣和实际需要作出选择,多样化的外语教育选择才真正具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

5.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尽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学校可以自行决定考试的形式,但是“都要充分考核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尽管没有提及四、六级考试,但是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估作为各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的各种评估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也一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作为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种程度上促长了大学外语教育的功利性和应试教育的盛行。

上述问题的存在必然会有碍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出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显得相当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根据《课程要求》,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學内容与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测试评价体系,为学生创造一个立体、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束定芳.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之二[J].外国语,1994(5)

[2]程艳琴,沈非,高永辉. 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外语教学,2009(2):56 - 59.

[3]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1- 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5]何克抗.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 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

[6]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