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9-10-21张丽娜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一组文章的阅读。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段阅读要求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由课内向课外阅读过渡的方法相对单一,为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104-01

1.利用单元架构推介文本

阅读教学只有走进文本,才能让学生理解、体验并习得文本的语言,将习得文本语言在更大的应用领域进行转化、迁移,创生自己独特的语言智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随意性大,喜欢新奇、时尚、有图片的书籍,缺乏对书的辨识能力。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存在不喜欢、不愿读的倾向,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发挥教材中主题单元的架构作用,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感受经典的价值,使其自愿亲近文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编者通过几位作者的不同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经典的魅力,也在提示老师应当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整本经典名著。如学完《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两课,再推出《蓝色的海豚湾》、《神秘岛》等历险类小说;认识中外著名作家,向学生推介《朱自清散文集》、《安徒生童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呼兰河传》等著作;六下第五单元以“科学精神”为话题,结合神州七号、天舟一号飞上太空之际,让学生阅读相关报道,推介阅读《三体》一类科幻小说;作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爱上了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和沈石溪的动物系列小说。

2.找准课内外关联点,整合阅读内容

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著赏析为例,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编者将四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设计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两课采取了“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编者把名著编薄,就是为了引领学生有兴趣阅读整本书,但是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难摆脱精读课文模式化教学,结果又把故事梗概拎出,对一个或多个教学点进行挖掘式阅读,甚至是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耗费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对名著望而生畏。

好的结构来自文本间主题关联点的链接。做好单元整合,课堂结构设计很重要。这个主题关联点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眼”,《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文眼”便是“漂流记”“历险记”,由此可见,小说人物都是具有探险精神的,将主题聚焦于此,结合生活经验或者网络资源来验证历险中的描述。利用链接式的结构设计,学生对作家的创作,作品的虚构,获得真切的理解,感受到小说是如何将人物放置于一个跌宕起伏的历险情节中的,又是怎样塑造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对整部作品有了全面的认识,并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学生阅读原著和同类小说的愿望也就水到渠成。

3.跨单元多篇比较式阅读

主题阅读学习从阅读的“量”入手,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将“海量”阅读引入课堂,通过阅读教学的提速、增容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同是构思新奇、想象丰富、视角独特、语言清新的散文单元。作者写作的秘诀,便是以“拟人”“物化”“明贬实褒”为手段。通过推介阅读昆虫系列《昆虫记》、《虫子旁》,动物系列《灵犬莱西》、《雪国狼王》,以及课前导读课、课后鉴赏课,比较阅读课,学生发现动物仿佛穿上了衣服,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有着人的心思。作为观察者,似乎也化成了草木、虫子、山石、野兽等,学生在人与自然的世界里“自由徜徉”,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4.深究文本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现象,缺乏以学生人文精神建构为取向和以主题为内核的新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缺少課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相结合的理论思想,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停留在对文本浅层意义的诠释和对语法知识的传授上,忽略了阅读文本所蕴含的深刻人文价值。现行教材课文很多采取了节选内容,学习节选或删减过后的课文,并不能“窥斑见豹”,原著的深层内涵很难被挖掘出来。所以,教师应树立“教材资源二次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例如,通过《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通过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童趣,由此唤起学生产生阅读《呼兰河传》的愿望。等学生读完这篇文字,体味到萧红孤寂的生活经历后,再次阅读《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才能深刻领悟到萧红书写童年的用意:温暖的童年回忆唤醒的,是每个灵魂对生命的敬畏。

总之,在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反应,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思维状态,唤起他们的经验,经历,记忆和想象,最终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盛暑寒.阅读与中小学语文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作者简介:张丽娜,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从教29年;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的研究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统整 比较 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