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注重小语阅读教学中美的渗透

2019-10-21盛福安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盛福安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地去感受,向他们介绍不同的审美形式;应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潜移默化中渗透先进的育人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审美意识后优化教学效果,在和谐互动关系的影响下,使语文教学工作顺利地走向更大的成功。本文特意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的渗透,仅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美的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92-01

引言

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关于人物的刻画、深邃的意境、感人的文章的有效阅读,是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把这些变成教育资源,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引领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突破自我显得至关重要。努力实现了美的滲透,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教学特色尽显,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

1.帮助学生揣摩理解,通过对比有效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学生揣摩、理解美的形象,让他们养成对比、体验的好习惯。比如,针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学习,小学生可以去对比“少年闰土”和“少爷们”的形象,一边理解一边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学生从“无穷无尽的稀奇事”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而那些少爷们却是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强烈的形象印在他们内心深处,语文思维再活跃起来,学习效率非常高,教学效果很不错。另外,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介绍作者资料、写作背景等,加强美的有效渗透,课堂也将焕发新的活力。类似文章中的优秀形象都很值得小学生对比、体验、感悟、欣赏,让“形象化”教学真正代替“灌输式”指导,获得意外惊喜也是非常简单的。还如,学习《西门豹》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专门引导学生紧抓“西门豹”及“巫婆”为代表的人与事进行对比体验,并且预留下充足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激烈讨论,各自站在不同的角度说一说自己对“美”“丑”还有哪些不同的认识。由此端正了学生美的观念,培养了他们审美的能力。学生思考、交流、对比的过程中,教师参与但不干扰是最合适的,点拨他们正确的比较,体验美和评判美,课堂教学足够“以生为本”,美的渗透意义重大。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般而言,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不强制小学生按照自己的指令完成学习的任务,首先,这不符合孩子们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其次,也容易让他们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得不偿失。优秀的语文教师通常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给他们做出选择的机会,还强调学生在想象中发现美,在推理中感悟美,在实践中创造美。拓展了阅读教学,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可以变得异常高效,不失为培养小学生审美意识及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词时,因为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配上一些文字介绍,用于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品读兴趣。再融入感情诵读,把学生带到情景之中,同时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语言询问:(1)你还记得自己与家人、朋友分别的情形吗?(2)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时的心情究竟如何呢?(3)“烟花三月”“春意盎然”“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你想亲眼见到吗?…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融入了美的理解中,阅读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加上动画视频的播放,用音乐渲染气氛,小学生更容易学好重点难点,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如,讲授《望庐山瀑布》时,学生边听音乐边想象,边看画面边理解,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之美,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强烈,通过补充教学的资料,继续创造美的意境,小学生发现学习语文是很快乐的事情,自然对后续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期待。

3.学生学会推敲重点,从而加强阅读理解

我们教师在教学生推敲、欣赏、感悟的同时,应该肯定他们的学习表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感,使他们欣赏语言之美,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地尊重学生,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属于美的渗透途径,能让学生得到美丽的熏陶,一举多得。推敲是推敲重点和传神的词语,诗人或者作家都很注重用词的传神。没有形象但是十分传神,饱含情感也就易于理解。比如,《鸟的天堂》是由巴金先生所写,“一簇”、“缝隙”、“翠绿”、“明亮地”、“颤动”等词语把文章变得十分生动。学生只要把握这些关键词进行“南国风光”的欣赏,就一定会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之情或者说是赞美之意。教师发挥好了指导的作用,鼓励学生重点推敲,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让语文的素质教育更加深入,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动力十足。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不可忽视评价教学

语文教师的泛读作用“不可或缺”,用它引发学生的情感,实现有效的教学比较轻松。小学生虽然面对各种选择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过于局限、探究热情不高等情况,却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在范读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给他们朗读的技巧,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范读过后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学生自读揣摩作者的情感,并且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还可以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学生讨论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通过评议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评价教学环节也实现美的渗透。比如,学生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我分享了一些历史资料,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通过范读铺垫齐读,学生诵读感悟文章。先评价出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再指出他们诵读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加强指导,小学生的阅读自信不减反增。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要同步,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语文的课堂教学才不至于非常无趣。小学生很有信心完成自主的学习任务,审美水平明显提升,他们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终会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好美的渗透非常必要且关键,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语文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尽请期待吧!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