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的开展刍议

2019-10-21沈维哲

神州·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趣味活动小学数学

沈维哲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积极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开展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紧密结合新课改的“三维”教育目标,积极改变应试化的数学教育现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趣味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是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改变抽象化的、理论化的知识讲授现状,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1、是全面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需要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对每一名教师而言,这不是一句陌生的话。但就实际的教学而言,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学习的兴趣,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以说需要教师绞尽脑汁方能实现。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单向传授和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影响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和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小学数学教师巧妙地将趣味教学法运用于数学课堂,如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都有利于改变过去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2、是活跃教学氛围,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要积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通过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交流和互动,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可以实现师生交流互动、愉悦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借助趣味游戏活动的开展,是活跃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我们知道: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师生之间通过共同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也是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同时,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手段,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趣味数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对策

1、开展趣味游戏活动

我们常说: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对小学生而言,“玩”是一种天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儿童爱玩的天性,将趣味性的教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有机整合起来,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化为趣味盎然的活动,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通过一个富有趣味性且有惩罚性的小游戏活动:“明7与暗7”的开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游戏规则如下:所谓“明7”,即含有“7”的数字,如7、17、27、37等,而“暗7”则是7的公倍数的数字,如14、21、28等。游戏的形式很简单,即学生从1开始轮流报数,遇到“明7”时敲桌子,遇到“暗7”时拍手,错误的学生,将会受到一些小惩罚如给其他同学讲一遍最小公倍数的内涵等。这样的游戏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然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游戏活动,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兴奋的紧张的状态,生怕自己报错。这样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扎实数学基础。

2、开展趣味儿歌活动

对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儿歌是其格外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儿歌因其具有节奏、韵律朗朗上口而备受小学生喜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爱唱儿歌的特点,巧妙地将数学教学与趣味儿歌有机整合起来,增强数学在数学学习中的快乐感,同时还有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凑十法”时,如果就干巴巴地告诉学生“9+1=10;8+2=10……”等,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一个简单的儿歌“凑十拍手歌”,提高了小学效果:游戏活动很简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边拍边唱:你拍一,我拍一,见到9,想到1;你拍二,我拍二,见到8,想到2……。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格外喜欢。同时,唱儿歌的过程加以动作、节拍,能够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握了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很多数学知识,教师都可以改编成儿歌的方式进行教学,辅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3、积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所谓趣味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标。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也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通俗易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图形王国”的动画,这个动画很简单,即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功能制作。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将图形的形状、性质等等都融入其中,学生通过观看动态化的图形展示,了解相關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数学教学现状,通过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美娟.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几种有效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6):210-211.

猜你喜欢

趣味活动小学数学
对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Fun time板块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