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9-10-21王珊珊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分析

王珊珊

【摘  要】目的:分析抗結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选择患者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2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的相关检查、临床分型以及以往用药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分析肺结核肝损伤患者和年龄、性别、用药等相关因素的联系。结果:在以上200例患者中,出现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的患者为83例,轻度损伤的44例,中度肝损伤的为30例,重度损伤的为9例。而超过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p<0.05,治疗3个月内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为49例,而用药3个月后出现肝损伤的为34例,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治疗时间方面,重度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长于轻度肝损伤患者。结论: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伤的过程中,其高危因素为年龄过大、复发以及治疗时间,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及及早治疗的原则,最大长度保证患者的健康,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42-02

我国是肺结核高发的国家之一,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而目前公认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起到的效果也较为可观,但是需要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药物联合使用下,带来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最为常见【1】,而本研究主要对以往抗结核药物患者的致肝损伤的情况进行剖析,分析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特点,为后期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患者为2017年3月~2018年4月,2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无任何异议,签订知情同意书,在治疗前的肝功能检查相关指标均为正常,而在治疗的过程中平均2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其中男性为109例,女性为91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为(40.22±1.63)岁,

1.2化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的相关检查、临床分型以及既往用药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由于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尤其是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丁肝损害明显,制定方案一,体重大于60kg,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足量(异烟肼0.3g/日,利福平0.6g/日,乙胺丁醇1g/日,吡嗪酰胺片1.5g/日)。方案二,对于体重小于60kg,年龄超过60岁,或者合并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患者等的肝病患者,用利福喷丁代替利福平,并适当减量(异烟肼0.3g/日,利福喷丁0.45g 2/周,乙胺丁醇0.75g/日,吡嗪酰胺1g/日)。

1.3肝损害判定标准  血丙氨酸转氨酶超过正常值,提示肝脏功能出现损伤,如果在伴有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比值>时,则提示肝细胞出现损伤。轻度肝损害:ALT3~5×UNL,TBIL正常;中度肝损害:ALT5~10×UNL,TBIL2~5×ULN;重度肝损害则为ALT>5×UNL,TBIL>5×ULN。

1.4观察指标  分析肺结核肝损伤患者和年龄、性别、用药等相关因素的联系。并分析轻中重肝功能损伤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涉及的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均采用()以及率(%)形式表示,而检验则利用t以及x2表示,统计学软件的选择为spss20.0,当所得P值小于0.05时,则表示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2.1分析上述肺结核肝损伤情况  在以上200例患者中,出现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的患者为43例,占21.5%,其中轻度损伤的23例,占53.48%,中度肝损伤的为16例,占37.2%,重度损伤的为4例,占9.3%。

2.2分析肺结核肝损伤患者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详情见表1.

2.3分析肺结核患者肝损害和初发、复发的关系  详情见表2

2.3分析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和用药关系  治疗3个月内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为25例,占58.13%,而用药3个月后出现肝损伤的为18例,占41.86%。

2.4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  轻度损伤的23例患者,在护肝降酶治疗下完成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而中度肝损伤26例患者,先予以停药处理,并予以护肝降酶治疗,相关功能恢复正常。重度损伤的4例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注射、异甘草酸镁等甘草酸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1~3个月肝功能才逐渐恢复正常。

3 讨论

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严重影响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由于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均有肝脏毒性,因此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淤胆等,例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在经过肝内的P-450还原后,会产生自由基、氧基等毒性代谢产物,并和蛋白、核酸等产生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细胞调往,同时异烟肼和利福平的代谢产物会诱导自身的免疫紊乱,造成肝内胆汁淤积【2】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也可看出,①老年人是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发人群,主要是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差,肺结核对身体影响较大,对药物的代谢能力降低,因此身体的药物清除率较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较高【3】。②复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损伤,在肺结核复发的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几率较高,而在本次研究中,复发的患者有47.06%存在肝损伤,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反复的使用抗结核药物,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很容易导致肝脏组织纤维化,进而肝细胞的耐受能力降低,增加肝损伤。③治疗时间的长短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本研究中,3个月内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早期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并适当的予以保肝治疗【4】。④抗结核药物选择方面,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在初期应进行保肝治疗,必要情况下,停止抗结核药物使用,当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予以药物治疗【5】。而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对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在性别的发生方面无任何异议,而6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为30.26%,60岁以下的发病率为16.13%,证实药物性肝损伤的引发和年龄有一定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同时在复发和初发方面,初发的为13.63%,复发的为31.11%,并且治疗时间3个月以内的发生率为51.83%,超过3个月的发生率为41.86,充分证实,药物性肝损伤和年龄、复发、治疗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于上述的高危人群应重点观察。

综上所述,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发生肝损伤的过程中,其高危因素为年龄过大、复发以及治疗时间,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肝功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及及早治疗的原则,最大长度保证患者的健康,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参考文献

[1]      迟旭, 漆沄, 陈娟, et al. 初次抗结核治疗诱发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19(1).67-70.

[2]      张冰. 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24):106-107.

[3]      劉毅, 赵博, 黄颖. 降酶灵胶囊与肌苷片治疗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v.29;No.183(4):111- 112+114.

[4]      池菲, 王晓静, 张媛媛, et al. 以肝外表现首发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18, 31(10):55-58.

[5]      杨雪, 杨欣, 许莉,等. N-乙酰基转移酶2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相关性的Meta分析[J]. 华西医学, 2018(1):67-75.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