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颅内外胆脂瘤的疗效分析
2019-10-21张艳娥张卫东刘杰徐新明边亚坤
张艳娥 张卫东 刘 杰 徐新明 边亚坤
【摘 要】目的: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颅内外胆脂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外胆脂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颅内内镜治疗,对照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颅内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经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颅内外胆脂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完壁式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颅内胆脂瘤;颅外胆脂瘤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40-02
目前,临床上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方法主要为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及闭合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1,2]。随着耳和神经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耳显微外科改良乳突根治术是在清除乳突腔、鼓窦入口及上鼓室病变组织的前提下,不损伤或少损伤中、下鼓室结构,从而保持和改进听力。同时颅内操作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良好。但上述治疗方法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研究和分析[3]。因此,本研究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颅内外胆脂瘤的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颅内外胆脂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2.7±13.6)岁,左侧18例,右侧10例,双侧8例,肿瘤大小1.2-4.3cm,平均大小(2.98±1.76)cm,病史1~7年,平均病史(2.11±3.6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2.9±13.4)岁,左侧17例,右侧11例,双侧8例,肿瘤大小1.3-4.4cm,平均大小(2.17±3.57)cm,病史1~13年,平均病史(5.1±1.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及病史均無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体征、脑CT、MR等影像学检查,经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颅内外胆脂瘤;②患者符合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治疗适应症;③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目的,明确手术治疗的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事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同意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颅内、乳突部或中耳等颅内外对应部位的其它严重疾病,对颅内外胆脂瘤的治疗效果及评估产生明显的干扰;②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严重疾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经确诊后立即收入院,完善心肺功能、血生化、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评估手术治疗风险和适应症,给与针对性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和颅内内镜治疗;
患者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首先于显微镜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联合鼓室成形术:根据患者颅外占位的具体部位选择耳内或耳后切口及鼓窦或上鼓室入路,暴露胆脂瘤后彻底清除相关组织及肉芽组织,先行保留外耳道后壁。再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切除外耳道后壁,开放乳突与鼓窦和上鼓室,保留低位骨桥并磨低面神经嵴,通过开放面隐窝完全清除相关病灶。若患者存在轻微的鼓室黏膜病变,则同期进行鼓室成形术,若患者黏膜水肿和肿胀较为严重,可考虑二期行鼓室成形术。待颅外胆脂瘤切除完毕后,再根据颅内胆脂瘤所在部位,结合脑CT、MR等影像学检查选择具体的手术入路,常规开颅、切开切开骨瓣和硬脑膜,置入神经内镜游离并暴露颅内胆脂瘤,于内镜直视下分块切除瘤内容物,分离包膜并避免肿瘤包绕的神经、血管损伤。再调整内窥镜角度,观察颅内胆脂瘤有无残余直至肿瘤完全切除。肿瘤切除后,采用甲硝唑盐水反复冲洗瘤床,直至冲洗液清亮、无瘤内容物碎屑漂浮即可。严密缝合硬脑膜,还纳骨瓣,缝皮,术闭。
对照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颅内内镜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同试验组。根据1.3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估其疗效差异。
1.3评价标准
本研究针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进行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5]。显效:患者经治疗后颅内外肿瘤占位症状均彻底消失,耳部和颅内影像学检查提示结构正常,无明显治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缓解:患者经治疗后颅内外肿瘤占位症状得到有效控制,耳部和颅内影像学检查提示结构趋于正常,存在轻度治疗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但经治疗可控制;患者中耳炎和颅内占位症状明显缓解,耳部和颅内影像学结构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中耳炎和颅内占位症状均无明显好转,耳部和颅内影像学结构持续异常,甚至加重。患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区出血、术区感染、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本研究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根据我国脑血管病学会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范围0~45分,0~15分:轻度功能缺损,16~30分:中度缺损,31~45分:重度缺损,故评分越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6]。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即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分析
根据表1可知,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仅69.44%,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比较,卡方值7.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表2可知,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卡方值为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神经功能影响
根据表3可知,两组患者治疗量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近,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月和3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远大于对照组,分别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颅内外同时并发的胆脂瘤患者逐年上升,故针对上述联合发病患者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胆脂瘤作为颅内良性肿瘤,若患者连同包膜全切肿瘤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针对波及范围较大的肿瘤患者,常规肉眼直视下手术难以全切,同时可致血管、神经损伤,故患者手术存在较高的致残率和术后死亡率。此外,由于瘤内角化物质的残留,术后易并发化学性脑膜炎。通过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应用,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肿瘤全切率亦显著提高。而且,相较于常规的显微镜手术,内镜可避免显微镜手术的盲区和死角内肿瘤的残余。通过内镜良好的可视范围和照明特点,可尽大程度的实现肿瘤全切除,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
本研究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符合预期结果,证实完壁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治疗颅内外胆脂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强, 江红群.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4):338-341.
[2] 宋昱, 马芙蓉. 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发展及应用[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8):755-758.
[3] 王进, 王晋. 内镜下切除中耳胆脂瘤[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4, 21(10):557 -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