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养性”中阅读

2019-10-21林巧巧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性个性阅读思维

林巧巧

摘要:教育的根本不是分数、升学,而是育人、成人。育人、成人的教育则需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与归宿。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前提下,在日常授课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意在以阅读为抓手,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日常训练,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一切的“新”,都应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展开。

关键词:个性阅读;思维;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27-02

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这样的改革背景,为阅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舞台。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教师不应过多干预,应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

1.读经典,在阅读中浸润情怀

本次教材改革,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则,在教材中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回延安》,抒写激情、喜情、豪情,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灯笼》心怀故土家国,愿做马前卒;《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爱憎分明,等等。或保留篇目,或新编入文本,教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观,德为先、爱国情,起码的道德认知,且篇目有机穿插于各单元,做到了有机渗透,自然融入。

什么是课文?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篇文章从“自然文本”变成“教学文本”,必然承担一定的语文功能,体现课文的本质特点。于漪老师认为: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经典名篇的文化价值,是滋养青少年成长的最佳精神食粮。所以,经典,更需要读,上课,先让学生读书,尊重学生是主体。学习《回延安》,教师不要一进来就介绍诗歌常识,诗歌背景,就让学生读,反复读,读出不同于江南水乡的陕北风土人情,读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读出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让学生从文字去读,更自由、更奔放,而不是被一些“常识”和“规矩”舒服了理解和想象。

2.读个性,在读写结合中深化认识

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个性纷呈,重在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看更多的文。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不可面面俱到,善于抓取每一篇课文的“个性”,并由此“个性”做拓展阅读。如《社戏》,作为一篇小说,传统教学重点是读情节、读人物,而统编教材在作业本中设计加入的课文删节部分内容,删节部分写“我”成年后在剧场看戏的经历,与儿时的看戏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对于两种生活状态的态度。阅读完整的《社戏》,有助于深化对于作品主旨的认识。如《马说》,我们可以结合背景,读作者的不平之气,更可以读韩愈的语言,体会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连词、副词、语气词,读“也”,读“呜呼”,这是学生比较少接触的,我们可以尝试并引导。

写作是阅读的深化,也是学生阅读情感的外化。我们阅读经典的目的是让阅读促进情感精神发展,让写作实现人生境界提升,让读写优化空间思维品质。我做了一次拓展阅读写作尝试——以鲁迅先生的《药》为例,对象是初一学生。课前引入多元叙述角度概念,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学生给出了各种《药》的个性化叙述角度:洋钱、坟前的花、铜壶、馒头、乌鸦、血、杨柳、康大叔、小栓、甚至黑夜、空气……学生作文呈现一二:

我每日在你的血管中奔流,跑遍你的全身,冲击你的心脏,唤起你的心潮澎湃……我们鼓舞你在有限的青春里释放你应有的光彩,我们从未停止……不多久,我被一只手取了出来,手上带有的血腥味与铁锈味,哦对了,还有我陌生的铜钱味,接着又变成了菜香味,那气味越来越浓,不知何时,我的外面罩了一层荷叶,那荷叶还带着初夏的芳香呢,却也与我一同被丢进红黑的火焰中去了……

《我是蘸在肉馅上的一滴血》

我开始每天期待你的到来,翘首以盼。你累了时,会靠在我身上休息,有时,你会拿出水囊来,仰着头,任清水经过你的红唇,滑下你的脖子,再滴到泥土里,被我吸收。这是我喝过最甘甜的水。我曾经听见你的母亲唤你“瑜儿”,也曾经看见你坐在房中,将梳子划过你乌黑柔顺的长发,原来,你竟是个女孩儿!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你本是一个女儿家,应该在家里多学学女红,为何要练剑?

《我是一株杨柳》

3.读课堂,在实践中提升思维发展

温儒敏教授提出: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撑学习,强调“协作学习”,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知识的建构性。

因此,课堂实践在提升学生思维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以展评课堂为例。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要合作完成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每一种个性化声音的发出和被接受之间需要一个平台,我们的展评课堂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平台——小组合作学习。5、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单位,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发言、倾听、讨论、梳理总结。组内每一位成员在完整倾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补充或质疑或思辨,最终形成小组的成果。接下来将小组成果展示给全班。要求班级其他小组同学能完整倾听,并结合自己组内成果,迅速组织语言,为接下来的“评”做好准备。这样的课堂阅读实践符合从“直觉”到“形象”再到“逻辑”、“辩证”,最终实现“创造思维”。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立性。最终实现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关键词: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不是独立的个体,从语文的本质谈起,到思维提升,审美养成,最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是每一个语文学习者必将经历的,作为教师,以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全书、读全文,个性阅读,在课堂实践中做一些语言、思维训练。从阅读中强化语感积累,自然地、逐一地、细腻地表达并体味知识,琢磨自己生成的话语,表达自己阅读的感受,逐步实现学习者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 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养性个性阅读思维
以墨育德 以墨养性
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自我心理疗法
治身养性,务慎其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