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2019-10-21周雪

锦绣·中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皖北大运河资源

安徽濉溪与河南永城搭界之处,清波粼粼绿水荡漾,一千四百年前从此处开挖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运河经过宿县、灵璧、泗县,进入江苏泗洪,停泊在洪泽湖,全程三百六十里。此段处于皖北地区,这些地方都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资源,还有柳孜码头遗址,宿州市市中心大运河宋代码头,埇桥遗址,百善老街段遗址,灵璧县内有花石纲遗迹,张氏园遗址,泗县有大运河故道遗址……这一地区,还蕴藏着优秀传统音乐资源,如坠子戏、梆子戏、花鼓戏、泗州戏、唢呐艺术等,这些音乐资源都需要进行更好的传承和开发。

2014年我獲知一个大好消息:“ 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大运河文化成为全球优秀运河文化的重要成份。为了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必须研究运河水工遗存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研究运河的物质遗产及非物质遗产;必须研究以运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为主要载体的带状地区;必须研究由于大运河而催生的各类文化资源之间的相互整合与融合,它们的特点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一、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资源生存现状

经过对皖北这几个县市调查后得出这些传统音乐现阶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

(一)市场越来越小,关注人数急剧下降。中青年爱好者越来越少,他们难以接受表现形式较为固定的戏曲艺术。政府对于剧团的支持与保护也是难上加难。

(二)戏剧行业急剧萎缩,戏剧团体生存艰难。传统戏剧曲目活力不强,无法吸引广大观众,市场连连萎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传统地方音乐的“话语权”在大众文化时代不断衰退。

(三)音乐特色有减弱的趋向。传统音乐传播方式,单一舞台,场景单一,剧情音乐节奏较慢,对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电影电视的观众来说,吸引力不够。这些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因此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二、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资源传承与开发的必要性

现阶段要提高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影响力,开发传承优秀民间音乐资源,提高地方经济增长,增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旅游的竞争力,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文化经济带。

第一,通过对皖北大运河带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提升皖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品质。

(一)皖北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梆子戏、坠子戏、花鼓戏、泗州戏、清音、推剧、二夹弦、唢呐艺术、宿州十番锣鼓、灵璧马家皮影戏、菠林喇叭等。音乐形式丰富,包含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曲艺音乐、民间音乐等许多艺术种类。

(二)皖北有优秀的传承与创作群体;他们在为地方音乐的保护传承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宿州泗州戏剧团创作的《垓下绝唱》是大型泗州戏音乐剧,在剧本、舞美、表演、音乐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性,令观众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三)皖北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特色。安徽北部是豫鲁苏皖四个省的文化与交通的枢纽,是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繁华之地。此地保存着大量历史文物遗存及丰富的人文传说,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之地,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自然成为皖北地区丰富厚实的人文旅游资源。

第二,皖北优秀传统音乐资源可以通过大运河文化带产业运作进行传承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有优秀的传承队伍,更需要有良好的平台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现今社会,没有这种介质的宣传包装和传播,再优秀的文化也不能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大运河文化带产业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创意的开拓,可以为皖北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提供平台,使得皖北优秀传统音乐资源获得展示的机遇和空间,同时可以培养、吸引新的一代爱好者和传承人,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构建系统性的传播音乐的载体,树立大运河古老名城的光辉形象。

为了使大运河的整体保护遵循旧迹,必须有完好的线路形式及鲜明的空间实体。隋唐大运河有效的文化物质支撑体系之一,就是大运河两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存。要保护文化资源,就必须深挖大运河沿岸的有效文化支撑体系。深入挖掘大运河流域独有的音乐文化载体,用重点突出,差异定位,以点带线,整体联动的开发模式,发展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知名度,塑造城市的光辉形象。

第四,为保护并传承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参酌。

华夏祖先们留给我们的隋唐大运河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其高贵价值及广阔开发前景无法估量!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多得无法计数。通过对皖北大运河带音乐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为各种传统文化艺术走可持续发展的创作之路提供参照,使各种地方文化遗产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第五,皖北大运河带音乐资源能够充实高等院校音乐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

民间传统音乐艺术是艺术专业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让学生参与挖掘传统音乐资源可以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为音乐专业学生提供观摩和实践的平台,使皖北地方院校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资源传承和创新的策略

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要坚持走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发展趋势下,如果将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必然受到市场的青睐,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在发展中坚持将本土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创新传统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社会要发展,创新是其巨大的推动力。传统音乐文化要发展也必须依靠创新的根本动力。

第一,以旅游业带动皖北大运河带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旅游业是快速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在旅游业中充分融入皖北传统音乐文化,能够促进皖北大运河带旅游业和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

为了获取超越地方音乐自身独立传播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效果,必须将多种文化业态与地方音乐进行有机整合。把地方传统音乐跟旅游资源直接捆绑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办法。最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把民间音乐投入旅游事业中充分开发利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对传统音乐进行挖掘开发,并且与当地景点以恰当的形式结合并呈现给游客,形成音乐文化与旅游业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例如以丽江纳西古乐、《印象刘三姐》等为代表的实景演出将广西民间音乐的影响力在游客中扩大,广西更借助国际民歌节等形式,让人们进一步看到通过挖掘传统音乐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另一方面,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对民族音乐的消解和破坏的报道和研究也不断见诸媒体。旅游业能够为地方传统音乐提供一个良好的传播平台,科学合理的开发地方优秀民间传统音乐的资源恰好可以弥补这一遗憾。皖北大运河文化带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当地经济的提升,同时地方政府、专家及项目开发者也会对地方文化的开发更加关注,这就使传统音乐有了更好传承发展的空间。地方民间音乐在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同时,仍需我们处理好传承和借鉴的关系,遵循理性科学发展的原则,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尊重传统进行创新。

皖北民间音乐的特殊性,能够推动当地的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在为宣传城市旅游带来较好的文化品牌效应的同时,也为民间音乐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创造机遇。随着社会的发展,皖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对于传统音乐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皖北地域特点探索旅游产业与传统音乐相结合的道路,找出最有效的途径,保护传统音乐,宝贵的皖北民间音乐资源才能得到保护和传承。

第二,利用当地传统音乐资源打造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品牌模式。

中国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对于安徽北部的几个城市,特别是淮北市这座正在转型的能源城市特别有利。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其品牌价值极为巨大,它是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最好的载体。发展文化产业大大有利于淮北的城市转型,有利于城市品牌形象的提高,有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而音乐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这种历史发展趋势下,如果把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推向市场,必然受到市场的青睐,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

我们要从对安徽北部大运河文化带的产业功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划分,对于目标的受众群体认真分析,整合开发当地的优势音乐资源及相关文化资源,打造当地的音乐特色产品,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促进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品牌的弘扬。

第三,扩大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影响力的扩大,一定离不开音乐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中国现在拥有强大的传媒影响力和传媒资源,这些传媒对于音乐文化的运转,传播都有很好的作用。皖北大运河文化带传统音乐传承和发展,要坚持走本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在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时,一方面要保留民间优秀音乐文化的美好传统,另方面要充分关注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表现其勃勃生机,促进其更加有利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无疑会使这些音乐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向往,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音乐文化传承双赢的良好局面。还可以用”体验式”传播的方式让大众逐渐了解、接受并参与、喜爱上传统音乐文化。例如淮北地区应该充分重视南湖水上旅游节、食博会、相山古庙会、塔山石榴文化旅游节、临涣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把传统音乐文化用合适的形式,奉献给人民大众,以增强节庆活动吸引力,打造节庆活动品牌,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皖北大运河文化带的传统音乐资源传承与创新研究不仅运用于皖北大运河旅游产业的音乐资源开发,对其它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借鉴价值。对大运河音乐资源的开发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承和开发优秀音乐文化,同时也可以构筑大运河相关产业链,加强产业间的合作,由于皖北大运河文化带本身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可以帮助其他相关产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形成新的利益增长点。因此,传统音乐资源开发运用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建设计划和开发模式,对皖北音乐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音乐界的专家将会在此基础上更加专注保护弱势音乐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创新,在原有基础上注重新的内容。

參考文献

[1]魏雷.“后申遗时代”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6.

[2]任唤麟,张辉.皖北隋唐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及保护利用策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5(8):2-5.

[3]曹学敏.皖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当地经济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周雪(1980—),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皖北大运河资源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我给资源分分类
汉字也逗趣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