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轮机检修中油系统故障与对策
2019-10-21于德宏
于德宏
摘 要: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中,汽轮机油系统主要起到润滑、保安、密封、液动调速等作用。若在汽轮发电机组运行系统中无油系统的支持,则机组无法运行。当前,我国现代科技日益完善,汽轮机油系统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在诸多问题中,系统的安全问题广受关注,就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汽轮机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关键词:汽轮机检修;油系统故障;对策
油系统运行中会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而产生机械故障,增大系统故障几率。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降低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日常工作中就需针对汽轮机油系统中的所有部件、设施和环节予以全方位检查,如发现系统故障,应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一、油系统的设备结构与作用分析
(一)油箱的构造
油箱是油系统中的重要储油装置,其由汽轮机用润滑、调节油组成,该设备还可分离油当中的气体和水,及时消除系统内的泡沫、沉淀及固体杂质。油箱以碳钢为主要材料,且容积设计的过程中需确保油连续循环的时间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油箱密封口可有效规避水分和杂质的进入,倾斜底部设有泄放口,进而有效改善油水的排放效果。油箱的面板上设有可直接进入到油箱的检查孔,油箱滤网对油具有过滤作用,充分保证油箱的清洁度。油箱上设有液位指示器,且设有高低报警,以此测量油箱的油位。油箱上也设置设有过滤罩的排油烟风机,可以较快的速度排出油箱中的油雾[1]。
另外,确保油箱内处于微负压状态,使油箱畅通无阻。油箱内部需设置两道隔板,将油加至主泵流程,从而全面清除油箱内的泡沫和杂质。油箱上也要设置净化装置。在油箱入孔位置设有人梯,进而为操作人员进入油箱内部提供便利条件,且油箱顶部也设有加油漏气的滤网。
(二)冷油器
油系统中通常设有两个冷油器,其一是正常运行的冷油器,另外一个是备用冷油器(目前具有高效冷却效果的板式冷油器已得到广泛使用)。冷油器能够使冷却水的进水温度满足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润滑油的油温可维持在47摄氏度以下。且其以油在管外流动而水在管内流动的方式运行。热油从进油口位置进入冷却器当中,利用隔板改变油的流动方向,达到加快油流速的目的,确保管内的水和油具有较为完善的热交换性能,这样当油从油口流出时,即可满足系统运行的温度要求。
(三)滤油器
滤油器是一种液压油过滤装置。滤油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壳体,其二是滤芯。液压油内会出现不同成分的颗粒,这也是引发液压元件磨损或堵塞的关键环节[2]。滤油器的过滤作用较为明显,在滤油器的过滤作用下,油中杂质显著减少,可优化油的流动性能,延长液压表面元件的使用寿命。
(四)主油泵
汽轮机运行中,主油泵的作用是为润滑油系统和调节油系统供压的设备。主油泵主要由泵壳、泵轴和密封环三个部分构成。主油泵运行的过程中,汽轮机主轴对主油泵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这也可为油体施加压力。于油箱和射油器的中间压入和吸收油体。
二、汽轮机油系统的常见故障
汽轮机油系统的常见故障较多,主要分为EH油系统故障、DEH油系统故障、油系统失火等,为有效解决上述故障,人员需仔细分析故障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汽轮机EH油系统故障
EH油也被人们称为抗燃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纯度相对较高,油内杂质较少。在汽轮机油系统故障当中,抗燃油系统故障最为普遍,而且也是频率最高的系统故障。燃油系统故障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有燃油系统油动机开调门失灵、抗燃油系统油箱的油压显著降低,油箱油位下降和抗然系统油箱温度升高异常等。抗燃油系统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众多,较为常见的原因有复阀拥堵或被卡、AST系统带电运行异常、DEH控制系统发生运行故障、油箱进油阀损坏、油溢阀受卡、加热器运行故障和抗燃油系统冷却水异常等。
(二)汽轮机DEH油系统故障
DEH是汽轮机的数字化电液调节系统,这一系统出现故障也是汽轮机的整个油系统故障中的常见故障,主要分为数字化电液调节系统的AST电磁阀和隔膜阀关闭出现问题、抗燃油系统油箱油温或者油位低于正常运行值,以及数字化电液调节系统储能器出现问题等。引发这些故障的原因主要是OPC电磁阀没送电或没关严实、抗燃油箱油阀或冷却水系统出现问题等。
(三)油系统失火时的系统检修工作
首先,工作人员应检查汽轮机的运行状态,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水蒸气,水蒸气也会在系统当中形成污垢,如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则会引发系统腐蚀现象,对系统运行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接轴和套间隙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缝隙,部分铜套也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如出现上述现象,调速中也会直接影响调速系统的通缓率,且汽轮机前轴也可能被烧毁。前部、后部与中间部分的气封存在十分明显的间隙,进而降低汽轮机的热效率。修理前,需仔细检查减速机和汽轮机中心线的位置,检查系统的变形情况,进而对出场指标予以严格测量,确定轴转子是否已经弯曲,油封是否受损脱落,若发现汽轮机与齿轮的密封件受损,则要第一时间更换构件。
更换已经损坏的前轴承时,人员要保证间隙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紧实度也应达到规范标准。再者,工作人员需多次检查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确保其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轴承之间的紧力也要调整至出厂时的要求,依据工作要求切實做好汽轮机各通气部分的记录工作。汽轮机调速系统上的连接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完成配置工作,可在运行的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地缓解和规避调速迟缓和调速失灵等问题。
用塞尺检查中分面间隙的主要功能是检查汽缸接合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调速气门磨损未超出正常范围,则可继续使用,如其损坏程度已经超出规定范畴,则需立即更换,也就是说,工作人员需充分结合出场规定完成检验工作。再者,仔细观察汽轮机基础是否出现沉降现象,若其影响到汽轮机的水平度,则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监督进入汽轮机内的水质情况,并严格预防、控制结垢问题,该操作可使汽轮机的通气环节畅通无阻,降低汽耗。为提高设计的热效率,还要及时更换汽封,积极调整汽封的间距。试运行的过程中,需积极调整系统运行的灵敏度,超速实验可有效加强检测机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也可确保空载震动满足规范要求。
三、汽轮机油系统故障的对策
目前,油系统故障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油系统故障一方面会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油系统故障是汽轮机运行故障的主要形式,所以,为维护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安装工艺和技术,改进汽轮机油系统的运行质量。
(一)切实保障设备质量
企业发展中,对设备质量的要求较高,且生产工艺和生产质量也决定了设备的各项性能。因此,在生产中,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改善设备的质量,完善设备的性能,不断优化和完善设备的质量管理工作。若想切实改善上述工作,就需积极组织专人加强制造全过程的动态监督和检查,从而深化人员对各项工作的认知,改进设备的运行质量。
(二)提高技术水平
一般来说,一个设备安装的好坏,会直接决定该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因此,生产中一般都会针对设备安装进行一定的规定,规定工作人员针对规章制度完成对该设备安装前的解體、清洁和保养工作,开展安全检查,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加大对油管的检查,因为其是化学清洗的部位,是保障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优化其安装的工艺水平,以延长整体设备使用寿命。
(三)完善油质监督工作,采取积极的技术措施
依据系统设备的布局,合理利用外置滤油机或本机油泵完成分段和循环冲洗,油系统中,可设置磁棒或临时滤网,进而全面清理油内的磁性物质或固体杂质。为不断完善油箱内的清理质量及清理效果,可在系统制造的过程中采取调整油温的处理方式。工作人员可利用外部设备升高油温至80摄氏度左右,之后对油体实施冷却处理,在温差的作用下使附着于设备和内部的杂质自动脱落。此外,若想加强系统清洁和杂质清理的效果,还需在循环冲洗的基础上保证流油量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并在处理的过程中开展全面深入的实验和分析,认真处理弯头等多个死角或容易被忽略的位置,从而加强系统杂质清理的整体效果。
四、结束语
汽轮机油系统故障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要素,并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就需在系统运行和制造的过程中严格把控系统运行质量,加强对设备技术的监督管理,进而在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减少安全事故,增大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熙.探汽轮机的调速及检修问题[J].化工设计通讯,2018(5):122-122.
[2] 丁华章.汽轮机辅机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探究[J].电力系统装备,2019(5):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