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向设计在《营养护理》课程改革中的效果分析

2019-10-21李玮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成效课程改革分析

李玮

【摘  要】为了破解课程改革中的难题,笔者及其团队通过运用反向设计的理念重新设计课程,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课程特色,运用以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措施,使课程的认同度显著提升、教学目标有效达成、课程特色初步显现。

【关键词】反向设计;课程改革;成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22-02

《营养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2017年春季,笔者和课程教学团队基于护理工作过程,对应护士职业岗位需求,突出能力本位,完成了该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这些改革措施对于改变课堂教学状态、提升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经过两轮的实践后,笔者发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没有达成,甚至面临失败的风险。

1 课改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1.1 在宏观层面,课程服务专业的成效不明显

课程是为专业服务的。但两轮的课改结束后,笔者发现本课程在服务专业目标的达成方面成效不充分。课程本身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如在2018年春季的学生评教过程中,仅有40左右%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甚至还有必要性等方面的质疑;另外,课改并没有使课程形成自身的特色。

1.2 在微观层面,教学效果没有质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刚接触本课程时学习兴趣较浓厚、互动积极、自主学习热情较高,但4到5次课后学习兴趣明显下降,最后迫于考核的压力,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但态度消极被动。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课程综合考核的优秀率应达到20%,全部学生达到合格水平。而2018年春季的考核结果是:优秀率仅为8%,还有10%左右学生的综合考核结果为不合格。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1.3 在技术层面,课改方案的实施难度超过预期

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发现课改方案的实施难度远远超过预期。首先是教师们的工作量大幅上升,因为在运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后,大家发现支撑信息化教学需要海量的资源,如何不断获取新的资源,耗费了大家大量的精力;其次,线上线下频繁的互动,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第三,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的工作量非常大;最后,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前一轮课改积累的许多经验在新的教学对象面前失效了,不得不调整设计。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1 产生宏观层面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原因分析: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的质疑,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目标偏离了专业目标;其次,课改前课程一直以“课证(公共营养师证)融合”为特色,但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后,原有的特色消失了,而课改过程对于如何凝练新的课程特色又没有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策:2018年冬季,笔者和课程教学团队从积极参与专业调研着手,在明晰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专业目标,再对照专业目标来提出课程目标,重新定位《营养护理》课程在专业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作用。其次将素质目标具体化到课程单元目标中去,使德育、美育的培育目标明确化。第三,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将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相关内容融入单元设计、带进课堂,使德育、美育的教育目标有了抓手。

2.2 产生微观层面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原因分析:在最初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延续了课程导向的陈旧思维,导致课程教学目标偏离了专业目标、脱离了教学对象实际情况,还存在重视能力、知识而忽略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的问题。

对策:一是笔者运用反向设计的理念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 【1】,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2】二是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围绕学生的培养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3】三是改革评价方式。对教学的评价也应侧重于能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指标,必须考虑到全体学生。【4】最后,将专业目标中的素质目标具体化为课程素质目标,并将其分解到单元目标中去,并以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落实德育、美育的培育目标。

2.3 产生技术性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3.1 资源缺乏和能力不足

原因分析: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现有的数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且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也明显不足。数字资源不足的原因一是处方开发数字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团队获取数字资源的途径有限。

对策:为了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在加大开发数字资源力度的同时,重点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可共享的数字资源。为了提升大家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采取了参加校内外培训、参加各层级教学能力比赛的方式。

2.3.2 课程考核方案不完善

分析:经过反思,笔者发现最初的课程考核方案有两个突出问题。首先,只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次,教学反馈环节设计不合理,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

对策:首先是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突出能力考核;其次是增加了适时反馈的环节,运用“学习通APP”收集数据,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

3 总结

2019年春季,笔者及团队实施了新的课改方案,有效解决了上述的诸多问题并取得三个明显的成效。一、课程的认同度明显提高,2019年春季的学生评教结果表明,接近71%左右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很重要或比较重要,来自其他方面的质疑基本消失;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提升的同时,2019年春季课程综合考核的优秀率达16.81%,不合格率低于5%;三、课程的文化特色日益鲜明,育人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这些成效说明:运用反向设计理念来解决课改中的问题是有效的,成功的课改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育人功能、凝练《营养护理》课程特色的有效方法。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把《营养护理》课程改革持续推向深入并将其建设成为一门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是一个更加迫切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杜庆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悉尼协议》为范式,开展专业内涵建设.https://www. tech.net.cn/web/ar...

[2] 《悉尼协议》指导下的山东省優质高校建设www.xnxyyjy.cn/

猜你喜欢

成效课程改革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