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2019-10-21段晓竣杨欧
段晓竣 杨欧
摘 要: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当好一名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同时拥有结合生活和实践进行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好老师;爱心;终生学习;以学生为本;教学实践;创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光辉的职业。在《孟子·尽心上》就有这样的语句:“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教师。怀着无比的热情,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从对如何教书一知半解,有样学样,到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对如何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再到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我经历了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到教师职业的角色转变。当一名教师有苦有乐,当看到所教班级的学生学有所得,有所进步时,我内心无比满足;看到学生在教学质量测评中写下对我肯定的评语时,我心花怒放;而当教学中同学不配合,所带班级同学出现问题时,我心急如焚,甚至有时会有很大的挫败感。有幸的是,我在不斷的教学实践中慢慢的成长起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这样一个感受,成为一名教师容易,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个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却很难。我总是在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合格呢?在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的同时,我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请教了许多优秀的老教师,总结下来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要当教师,就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做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有教学的激情,才能有克服教学中困难的勇气并对教学持之以恒的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才会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和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有一种使命感,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能学有所成,都乐于为学生奉献自己的青春并付出自己无私的关爱。但是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却是非常不易的。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会有一些学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也总会有一些学生沉默寡言不参与活动。每当我想仅靠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价时,我总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内向的学生,有一些小缺点的学生,我是否也想得到老师的平等的对待与关爱?答案是肯定的。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只关心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学生。特别对一些孤僻的、行为表现不同于一般同学的同学,教师更应该怀着一颗爱心,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在我教的班级中,总会有一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少数名族同学,他们的家庭条件不富裕,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不强,总是在班级中被边缘化。我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发现他们虽然不善与人沟通,但很多都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同时都有一副好嗓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邀请了一个不善言谈的少数名族同学给大家唱了一首少数名族歌曲,结果在全班同学中引起了轰动。同学们都开始正视这位不善言谈的同学,而这位同学也开始慢慢的融入班集体。每个学生都是有其自身的优点的,只有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够不管学生如何,都一如既往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做到不漠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这也是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名言。现代社会知识发展更新迅速,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陶行知先生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1]读好一本或几本专业书,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好学生的需要。一个胸无点墨,知识匮乏的老师,如何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入理解相关的学问,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教出好的学生。我的体会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不断的学习让我在各方面逐渐成熟起来,在教学能力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教师的学习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不仅仅是上好一堂课,还要有能做好学生工作的能力。才当上老师时,我总是用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来评价一个学生,而当我通过学习了解到学生的智能其实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在课堂学习中表现最多的逻辑和语言智能时,我将目光放到了学生的其他表现上。当我深入了解学生之后,我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具有很多在课堂中没有表现出的智能优势,包括空间、音乐、肢体运作、人际等,有些同学在这些方面甚至表现的非常的优秀。看到了学生的优点后,我发现我不再简单的偏爱课堂表现好的同学,而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关爱每一个同学,因为我明白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闪光点。
第二,向老教师学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和教材处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听课不但可以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还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才开始上课时,我有上课过于刻板,教授的专业知识过于理论化和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如何才能让枯燥的理论鲜活起来呢?我通过上网学习名校教育专家的视频和听本校优秀老教师的课程,发现那些课上得好的老教师总是能将枯燥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他们的课上得很接地气,学生爱听,学习效果就好。于是我就特别留心搜集现实与知识相关的小案例,并将其融入教学中,果然教学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1]这是以学生为本的金玉良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设计教学。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力强,有的学生能力弱,有的学生基础好,有的学生基础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尽量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而不是不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自顾自的进行教学。就像陶老先生说过的,“学得多就教得多,学的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2]
第二,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每一个班级所形成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也不同,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灵活运用不通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掌握得快,就可以适当提高学习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更深入的学习。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就不要再讲下去,而要采取适当举例,增加练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使用讲授方法的同时,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实践教学,都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三,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获得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痛苦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或者灵活运用合作和竞争,激发学生获得成功的动力,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拥有结合生活和实践进行教学的能力
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陶行知老先生也提出过“生活教育理论”,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1]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习得的知识也要放到生活中去检验。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践,知识就是纯理论,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枯燥无味。而现实是,在大部分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家长制关系仍然没有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是被动的接受教授的知识灌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所学内容仍然仅仅只是立足与教科书。这样的教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们掌握了专业的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如何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议题。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习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观念,将教学活动带入生活,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认识社会的能力。
总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教育无定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明确了这一點,不管教师如何教学,只要保持一颗爱学生的心,就有不断持之以恒完善自己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这些,终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