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新华社对外传播探析

2019-10-21杜玮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对外传播新华社

杜玮

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和各方势力开展了舆论战。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最早的新闻机构,在舆论战中新华社积极承担起对外传播责任,对外传播有关中国共产党和战争中的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在真实对外传播中重塑了新形象,获得了中国人民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和认同。本文简单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舆论背景,并提出了新华社对外传播策略。

关键词:延安时期;新华社;对外传播

引言: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了陕北。从此,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时期,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左”倾教条主义、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等危机,由于敌对势力的诋毁,国际组织对中国共产党存在很多偏見。因此,在延安时期,新华社及时承担起对外传播的重任,报道中国共产党作风、积极抗战真实情况,使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以及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不断提高。

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舆论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舆论

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华使用多种手段,其中一种就是在战争期间通过大肆宣传控制人们的思想以达到目的。例如,日本媒体利用“中村事件”和“万宝山事件”大力宣传中国对日本的挑衅,日本发动战争只是正义回击,他们不惜动用多架飞机拍摄照片,还在居民区放映电影4000多次,呼吁人们前来观看,从而对中国发起战争。不仅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殖民主义,把控制东北的通信作为一项国策,在中国东北、华北等地区沦陷后,日本媒体使用中、英、日、粤等多种语言发布报道和播放广播,不断向中国民众灌输殖民思想、奴化教育,不断美化日本侵华战争是正义战争。毛泽东说过,日本曾采取两种方式来蚕食中国,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像这种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的思想,摧毁民族意识的行为就是在精神层面上是达到侵华目的。

(二)国民党的反共舆论

延安时期,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达成了第二次合作,但是在合作中国民党却不断宣传反共舆论,不正面报道中国共产党,使第二次合作中有分裂,在分裂中也有局部合作。国民党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制定了反共政策,规定载有共党色彩的报刊杂志应予取缔,并且明令阻止共产党思想传播等,在各方面进行反共政策。在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接管大量日伪新闻机构,在新闻传播上大力宣传反共政策,导致内战全面爆发。由于国民党统治区内报社众多,通讯处也许多办事处,而且国民党在国外也控制着新闻报道机构,导致国民党的反共策略的实施更加顺利。国民党的宣传报刊有《中央日报》等,在加紧对中国共产党的负面舆论后,又公开称中国共产党为共匪,甚至在1947年国民党禁止共产党发行宣传报纸《新华日报》。除此之外,国民党在反共期间联合日本帝国主义一起打压中国共产党,控制多家电台宣传反共政策。

(三)国外媒体的反共舆论

由于国民党也控制着国外新闻机构,导致国外媒体对一直拥护国民党,为国民党报道大量反共宣传。如美国的《时代》周刊创始人卢斯,一直拥护国民党,在报刊中大量发表中伤中国共产党的言论,指责中共武装叛乱。另外还有大量国际中间势力在特殊时期拥护国民党,发表不利于中国共产党的言论。

二、延安时期新华社对外传播策略

在延安时期各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强力打压下,中国共产党的传播条件很是落后,在对外传播以展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上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但是新华社在当时简陋的设备条件下,用灵活的传播策略挡住了国民党和其他外国势力的反共和侵华宣传,新华社显示出了强大的宣传力量,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形象,增强了中国民众的凝聚力。

(一)在战中沉着应对

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上的弱势,使得国际媒体对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很了解,在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下,使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在国际中有所扭曲。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同新华社沉着应对,决定采取积极的对外传播策略,使用新华社唯一一份外文宣传报刊《中国通讯》,用英、法、俄三种语言在报刊上极少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等的事迹,由中国办事处发给外国记者,使世界了解了延安,也使中国共产党抗战形象迅速提升。

新华社不仅在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形象上沉着应对,在阻止内战中也体现出了极有分寸的舆论宣传。1943年,蒋介石公开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大造反共舆论。企图趁共产国际解散之际军事进攻延安。毛泽东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不与之正面发生冲突,组织新闻战线开展舆论上的反击战。于是新华社联合《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揭露国民党丑恶事迹和不良意图的文章。在文章发表之后,各国驻华大使和各国媒体对国民党发出质问,并警告国民党若要发动内战,就停止向国民党提供资助。国民党不堪压力,只好撤去军队,停止发动战争。

(二)报道真实事迹,用事实说话

在报道中报道真实新闻,增强传播的客观性,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可信度有正面影响。新华社在《对华中新闻报道的意见》中表示,要提倡老实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报道的每一则新闻都要依据事实,避免以主观思想武断、夸大事实现象。比如在国共内战中,新华社要求各报社真实报道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进攻,公布的材料都要查清,保证材料十二分真实,不要夸大,也不能根据听说来的消息撰写报道。这种真实的报道可能在短期内不能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最终中国共产党的威信就会在人民心中树立。

(三)用字准确,意图表达清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不仅要求新华社对外传播报道不仅真实,报道中的文字还要准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对报道中文字、句子非常严格,在抗日战争中,国共达成合作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新闻传播报道中对蒋介石的称呼从蒋贼改为蒋先生等称呼;对外宣传的战争中心从“抗日反蒋”改为“国共一致抗日”。

三、结束语

延安时期,新华社在对外传播中的真实信息和报道技巧是传播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外传播中要充分报道事实,在报道中加强传播的针对性,用文字说服读者,这样报道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许莹. 延安时期新华通讯社的对外传播策略探析[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 46-50.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对外传播新华社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新华社烈士传》再版发行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
新中国六十华诞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