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蜀道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2019-10-21陈曦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蜀道难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

陈曦飞

摘  要:批判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已经被绝大多数教师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以及社会环境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全面的提升叙述的自我分析意识以及客观判断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地推动作用和促进意义。本文将结合“高中《蜀道难》教学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的体现方式”做出全面且深入的探索与发挖掘,希望能从当中找出一些关键的问题与特殊的点,以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点拨。从而全面带动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会结合当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提出相关问题与意见,供广大教师参考与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蜀道难》;批判性思维;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与延伸。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而且,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一些本身就具有“被批判性”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为法才能有效地体现出批判与被批判之间的关系,以及需要批判和批判现象之间的连接。本文将结合以下两大点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通过追问的方式来体现批判性思维的构建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理性的反思与论证。第二,通过补足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构建,以此来体现学生综合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养成和提升。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稳固且具有高效应用价值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后期的高中语文知识过程中能够借助该思维方式实现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这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与影响。

一、追问与理性反思

教师在開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全面的设计与优化,并且要针对《蜀道难》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来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方式与验证结果。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李白在完成《蜀道难》这一千古文章时所提出的质疑与评价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古文学习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教师在前期教学工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诗歌奇妙”的教学。以此让学生对李白所写的“奇之又奇”做出一个充分的理解与分析。当学生对该写作手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让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性进行探索。此时,学生便会总结出什么才是“蜀道之难”。为强化学生的对该古文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形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积极性。如,“我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非常奇特的地方。而且,李白所写的古诗词中,大部分都会用到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这一文章只是表达了蜀道难,并没有说出奇怪在了哪里?大家知道吗?”通过教师的追问,此时学生会对其做出一个全面的思考与分析。经过分析,学生会得出相应与“奇之又奇”的关联内容。并且会将之表达出来:“我看到过殷蟠所写的关于《蜀道难》奇之又奇的文章,所以我认为它奇之又奇。”此时,学生再追问学生,那么他说的便一定是对的吗?此时,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盲从的队伍。随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到底奇在了哪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种表现方法,所以,没有必要对文章以外的而且作者并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这样不仅会导致自己无法学懂该内容,反而会出现更多的学习羁绊与枷锁阻止我们前行。”通过教师的引导,此时学生对《蜀道难》到底奇还是不奇已经放下了既定的思维概念,而是通过个人的分析与研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解决与论述。

二、补足与综合分析

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方法不仅需要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展示证据充分与材料健全的教学内容,一次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一个外来的“补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而且,通过该方法还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结合更多的知识分析既定的内容,以此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将所学知识包含在其中做出撷取的动作。

例如,教师在教学《蜀道难》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音乐以及历史典故对其进行讲解。或者结合古代蜀地的民风和传说,以及现代该地区的状况做出全面的讨论。此时,学生会发现,《蜀道难》所表达的“奇”不仅仅是说它的路难走。而是在论述在那一时代背景下,“蜀地”实则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便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学习知识的独立框架与结构,从而带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不断发展和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问质疑的价值,从思维过程的一些“次级”过程来分析,就是杜威曾经说过的:一种困惑、由于、怀疑的态度。也是一种师说或者考察的方式,更是一种一定要查明进一步事实的决心与能力。通过该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论证,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坚定信念与发展空间,而且还能让学习者的个人意志建立在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如果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形成该学习习惯与效果,教师何愁学生的能力不足与水平不够呢?

参考文献:

[1]杨仕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蜀道难》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0(11):59-61.

[2]张俊峰.感受浪漫气息,培养审美能力——《蜀道难》教学简案及思路解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0(16):19-21.

猜你喜欢

蜀道难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
开心校园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从文本文化解读的解码方面略谈《蜀道难》的英译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