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

2019-10-21和仕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6期

和仕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哑巴英语”已遭淘汰,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凸显,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笔者从方式、方法、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年龄特点;敢说;想说;会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最宝贵的钥匙,若讲弊病,充其量将使学校里种种的教科书与教师的教育全然无效,终身不会有完整的思想和浓厚的感情。”可想而知,口语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是多么地重要,而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番思考与实践探索,认为主要还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

一、“敢说”,这是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前提。

说话能力是每个孩子原本就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非母语的说话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说得对还是不对,是否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是否会被别人嘲笑,这些都是阻碍孩子“敢说”的因素。加上一直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说话”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小学生“敢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有着其强烈的年龄特点,因为“童心未泯”,所以他们的可塑性特别强,好奇心特别重,表现欲特别旺。让小学生“敢说”,我认为,“兴趣”是关键。英语课标提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孩子在开口说的初始阶段,我们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包容,鼓励,不可太早地给予否定的评价,在说的过程中,允许孩子说错,另外,切不可一开始就设门槛,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们望而生畏。

[案例]

三年级的孩子第一次上英语课,特别期待,他们怀着渴望的心情望着台上的英语老师……

老师:英语很难吗?不,一点也不难,就像我们学汉语一样,学习了英语,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其他国籍的朋友。现在我们就用英语来互相认识一下吧。Hello,ImMissChen.你们只要用“Hello,Im……”说出自己的名字,老师和同学就会记住你了。

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肯定,并渗透准确的语音示范。让孩子们在倾听的过程中理解,记忆,并“敢说”。

二、“想说”,这是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动力。

孩子们敢说了,可是说一次两次,被动地说,那可不行,这不利于他们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对于小学生,创造一种民主的、和诣的良好氛围无疑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寻找生活中的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以生活为“说”的源泉,寻找生活与知识的交接点,增加孩子们对“学科”的亲近感,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有话说,不仅“敢说”,还要“想说”。

首先,教师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设有趣有效的情境,激发孩子“想说”的欲望。让孩子们口脑统一,在观察中“想说”。

以下是一位教师的案例。本课教学“inthedesk,onthedesk,underthedesk"这三个词组。

[案例]

教师出示实物“ball”,告诉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变魔术,看看是我厉害还是你们厉害”。教师将小球放在桌上,说“onthedesk”,搁在抽屉里,说“inthedesk",然后魔术开始,小球变没了。

教师提示学生:也许它在桌上的盒子里,也许它在抽屉里,让孩子们猜“Whereisit?”,猜对的有奖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猜,有的说“inthedesk”,有的说“onthedesk”,最后,孩子们猜中了,教师再增加难度,加上“underthedesk",并且邀请“小魔术师”来变魔术,孩子们踊跃上台,无拘束地发言,整节课兴趣盎然。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自编自导”,将教材及生活搬上课堂。鼓励孩子模拟情境,大胆地“说、唱、玩、演”,在表演中激发孩子们表达的欲望。

[案例]

六年级的故事教学“ThreeLittlePigs",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子,学习小故事,教师让小组同学编排小故事并上台表演。有的孩子演大灰狼,有的演猪妈妈,有的演小猪,他们说着尽管还有些生硬的句子,配上夸张的表演,台下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捧腹大笑。

在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下,各小组争先上台表演。学生们“想说”的热情高涨。

[案例]

教学“fruit”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课前搜集一些水果的名称,并尝试一下自己会用英语说出几种水果的名称。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水果。

孩子们有了课前预习的铺垫,加上教师的鼓励,都积极地抢着说出自己搜集的材料。

三、“会说”,这是提升小学生口语实践能力的目的。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如果教师只“教”或只“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获得,就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准确引导是至关重要的。让学生及时积累,认真模仿,背诵一些词汇、短文與常用的句子,肚子里有了东西,才能准确地取而用之。其次,改编故事,讲笑话,给文章配音,如何在游戏中努力表达自己,开展课内课外话题的讨论,这些都是“会说”的有效途径。

再次,教师教学生“会说”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工具的使用是特别重要的。课标中特别提到学习工具的使用。教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使用字典,在遇到问题时能自己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减少孩子们的依赖感和遇到问题时的“手足无措”感。

整堂课的教学,教师已从单纯的“教”,脱身为“导”,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及与小组的合作下解决了文章的重难点,完成并完善了“会说”的过程。学生们在这看似很轻松的课堂中学习到了新知识。这无疑和教师的设计引导是分不开的。

总之,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又不可死抱不放,只有遵循语言的规律,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适合的、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才能切实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

[2]小学英语教学全书.

[3]中小学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