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还是“坏人”?

2019-10-21梁颖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银花福贵工钱

在《福贵》这篇小说中,描述的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福贵受地主剥削成一个二流子,最后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做人的故事。小说中出现多对矛盾,如物质生活上的贫与富,生与死的生命意识,人性的善与恶等,通过这些矛盾来呈现出当时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环境,同时成功地塑造出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一、穷人与富人

主人公福贵的名字具有深刻的意义,从小说中可以了解到“福贵”既没有“福”也没有“贵”,相反有的是艰难困苦和穷困潦倒。从福贵的母亲去世之后,福贵在欠债的路上越走越远,“两腿插进沙窝里,越圪弹越深”,甚至是连工钱带自己的四亩地余下的粮食一同抵押都不够,以致于媳妇生孩子一顿米汤都只用一把米,自己只好把米汤锅里剩下的米渣滓喝两口算一顿,发展到后来,的确的确是一无所有,就像他说的那样“受不受都一样,反正是个光!”往往人们的观念就是越缺什么就越強调什么,就越希望得到,取名为“福贵”也就是希望摆脱这种贫苦的日子,可事与愿违,其名字与他的现实生活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比鲜明,这就生动地刻画出福贵底层农民的身份和贫穷的状态。与之对立的富人是“万应堂”杂货铺的王老万,不仅做生意赚钱,还放债赚钱。福贵就是这样,在十月下工的时候,老万按春天的粮价一算,工钱就完了,三十块钱的文书倒成四十块。福贵十几块的杂货,给王老万住了五年长工都没能抵债,后来还把福贵的四亩地和堂房给缴了。

二、人性之善恶

在贫困的农村环境里,有自私自利,欺软怕硬的恶人存在,也存在善良淳朴的人。福贵的母亲并不像大多数婆婆那样虐待压迫儿媳妇,作为媳妇能有的最好的待遇就是能被当做女儿一样,而福贵的母亲是个明白人,能把银花当闺女看待。在她临死时还想着要给福贵和银花办婚事,还担心没有什么好招待别人的,特别杀了一只鸡,做了个火锅四碗,把家里最好的都拿出来了。看到福贵和银花合得来,福贵娘高兴,才能安心地离去。有这样母亲,虽然福贵有偷盗、赌博等不好的习惯,但这都是为生活所迫,生存需要不得已作出的下下策。本质上他就不算是个坏蛋。他一有钱就给家里送去,要不就是买米回去,不管在外面过得有多惨都不会让媳妇操心。另外一直不离不弃的银花、有求必应的东屋婶以及那些正月里听说福贵饿肚子了给他送吃的人,无不透露出人性之善。往往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人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又比如王老万,仗着自己有钱,吃饱了没事干就喜欢管闲事,福贵偷了他亲家村里人的胡萝卜,就逼得银花把四亩地和三间堂房死契写给他,还把福贵吊打一顿,趁火打劫还不够,自己好习惯了就见不得别人比他好,看到福贵在城里党鼓手,他就觉得是打了他们王家的脸,非要除掉人家不可。这也体现出当时的农民长期地受到这种人压榨和剥削,为了钱泯灭了人性。

三、生与死的生命意识

从小说中可以体会得到农民深厚的生死意识。他们惧怕死亡,避讳死亡,他们觉得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不惜一切的生存着,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没人愿意接近与死有关的事情,所以当有一个人愿意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就离不开他了。福贵就是这样的人,“谁家死了人,要加他去穿穿衣裳;死了小孩,也得叫他送送;遇上埋殡死人,抬棺打墓也都离不开他。”福贵愿意这样去做,也是因为福贵已经没饭吃了,老婆孩子都没饭吃了,去借米也借不到,当西屋媳妇的婆婆叫她送送她死去的小孙女时,虽然第一反应还是拒绝的,但是一想到连饭都没得吃了,倒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终究是为了活着。在反抗的时候也强调了,他把工钱和地里打的粮食都给王老万顶了利,然后让他老婆孩子饿肚。一年又一年,到死为止。福贵在外面颠沛流离,不管受了什么苦,糟了什么罪也不会让媳妇担心。种种经历终究都是为了生存。

四、总结

福贵在反抗的时候问王老万:“我是想叫你说我究竟是好人呀还是坏人?”。福贵或许不是个好人,但也并非一个彻头彻底的坏人。王老万看似帮了福贵,提供了安葬福贵母亲的杂货,福贵欠他十几块钱,但是,就是因为点钱,一直压迫和剥削福贵,让他一步步陷得更深,这能算好人吗?多重的矛盾冲突体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熟悉,经验丰富,并借此来揭露出当时的农村生活环境,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

梁颖(1999—),女,籍贯贵州普定,汉族,本科在读,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银花福贵工钱
《活着》中福贵的艺术形象审美
在痛苦中寻找希望
血和泪
金花银花
输不了的答案
嫁人还嫁武大郎
当厄运向她袭来时
能生钱的宝碗
巧取连环打工钱
工地片段(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