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极拳各流派套路特点的评述
2019-10-21张琴
张琴
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财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太极拳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演变为不受限于年龄、性别、种族、贫富等因素的一项运动,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承与发展。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当前社会广泛认可的五大流派,分别为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五大流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本文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分析各流派太极拳的套路特点,以求对太极拳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太极拳;流派;套路特点
前言
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代人的发展和继承,陈、杨、武、吴、孙成为了太极拳的五大主要流派。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技击动作为主体,核心为动,以缓慢、柔和的动作、含括了各家的拳法等,具有技击健身等作用。五大流派具有相同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突出的特色,都继承了太极拳的主要精髓,下面就从太极拳各流派的套路特点来分析他们之间的不通。
1.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以松柔为本,刚柔并济,注重缠丝劲。
套路特点
在拳架上陈式太极拳以大架为主,但同时也存在有小架(赵堡架)。在套路的劲力方面也有相对较明显,刚柔并济,比如在在发力时富于弹抖性,不是较为猛的的发力,讲究慢蓄力,快发劲,这就是所谓的较为显著的缠丝劲;具有此类显著特点的动作有掩于肱捶、蹬一跟、当头炮等。现在的陈式太极拳是仅存的具有明显跳跃动作的流派,其他流派经过演变后已无跳跃动作。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75种,是五大流派中最多的,有白色吐信、三换掌、肘底捶等。在锻炼过程中,陈式太极拳相当注重内功,丹田运气,练内气,可以说是“气功”的一种,也是达到健身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身形动作上要求中正,对于意、气、形的统一要求较为严格。因为陈式太极拳的套路表演观赏性颇高,视觉上看起来更加美观,同时运动强度上来说也是五大流派中最大的,是当代多数年轻人选择联系的太极拳法。
2.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舒展大方、沉静优雅、柔中带刚,整体风格偏位为柔和。
套路特点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也曾有小架,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为现在的以中架、大架为主。杨氏太极拳发展至今,在套路动作上保留有发劲动作,但是现在大部分练习的杨式是仅有动作而无发劲,轻灵洒脱,圆满沉静。杨式太极拳的技击内容有44种,包括有單鞭、白鹤亮翅、如封似闭等,也是当代大学生太极拳的主修内容。杨式太极拳是来源于陈式但不同于陈式的,仅从风格上来说就有很大的差异,杨式太极拳的动作更为柔和,舒展大方,速度上均匀连贯,身形中正安稳,相对于陈式太极拳更加地自然流畅。相比于陈式太极拳来说,杨式太极拳的运动强度更小,适合任何年龄的人进行联系。
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动作较为轻灵,斜中寓正。
套路特点
吴式太极拳的拳架介于陈式和杨式之间,为中架。吴式太极拳是由杨式小架太极拳演变而来,在动作上也没有了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的动作内容整体风格偏于灵活,动作连贯,环环相扣,细腻绵柔。吴式太极拳的技击动作有29种,有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搬拦捶、海底针等,拳式动作较为简单,适合入门级学者练习。吴式太极拳是去掉了跳跃和重复的动作,所以看起来会更加轻柔圆活,仅适用于平时的健身锻炼,不宜用于于其他用途。显而易见,其锻炼过程中的肢体动作多由肢体末端完成,形成环环相扣,节节贯穿的动作体系,所以相对以上两个流派吴式太极拳的运动强度更小,适合大多数人群联系。
4.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左右并用,架势相对较高,讲究平衡。
套路特点
武式太极拳是由陈式小架演变而来,拳架方面定型为小架,同样演变至今已经没有了发劲动作和跳跃动作,动作的力度同样是和顺平稳的。武式太极拳拳法套路小巧紧凑,身法严密,防御性更强,运动上看起来更加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身形步法方面虚实分明,重心较高,武式太极拳的动作方式整体性较强,对每个动作都要求到位,互不干扰,力求身体带肩,肩催肘,肘催手,要带动整个身体来动作,而不是单纯的肢体运动。至现在,武式太极拳的技击内容有25种,包括有单鞭、提手上势、抱虎归山、青龙出水等等。在整体节奏上来说分工更为明确,左右臂各管左右两边,互不干扰。运动强度属于中到小的程度,练习起来较为容易。
5.孙式太极拳
太阳式太极拳的突出特点是向前和向后移动,拉伸圆并对运动敏感。
套路特点
孙式太极拳是由武式演变而来,所以拳架上是为小架,无发劲动作和跳跃动作,但是孙式太极拳的步伐相对来较为灵活。孙式太极拳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开合相生,进退跟随。在套路步法上来说十分灵活,左右相接,步步紧随,拳法如行云流,连绵不断。在练习时身体中正平稳,虚实分明。至今,孙式太极群的技击动作同样为25种,包括有开合手、提手上势、云手,左右起脚等,均是连贯性较强的动作的典型代表。孙式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同样属于中小程度,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为简单,练习起来也较为容易。
6.总结
各流派太极拳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产生了变化,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也有相同点。但是发展至今,太极拳存在的主要目的还是以强身健体为主,因为其不受场地限制,联系方便等特点,是大多数群众的健身首选。各大流派的套路特征分明,虽然在拳架、动作力度、运动风格、以及技击内容的多少方面有着差异,但是又同时包含了太极拳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及技术特点。在长久的发展中,太极拳的连绵不绝、外柔内刚的特点,以及以和为贵的目的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经过长久的沉淀,各大流派太极拳在发展的同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定能永久流传。
参考文献:
[1]吕艳琼.太极拳流派的演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崔玉超.陈氏太极拳发展阶段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卫志强.太极拳流派演变过程中的特点与规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 (04):45-48.
[4]仲崇福.五种流派太极拳的文化认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