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019-10-21刘佳峰程娜燕田丰毓

现代交际 2019年16期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大学生

刘佳峰 程娜燕 田丰毓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期解决当前的养老难题。当前,面对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困境,引导培育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参与现状的分析,提出旨在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制度、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D632.9 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44-03

截至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1]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还远远不够,养老服务人才还十分短缺。引导培育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与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成为一项有益探索。基于此,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成为本文的出发点。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长春市某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围绕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客观行为状况、主观意愿状况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设计问卷,然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7.5%。最后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在被调查的175人中,男生81人(占46.3%),女生94人(占53.7%);大一学生47人(占26.9%),大二学生61人(占34.9%),大三学生45人(占25.7%),大四学生22人(占12.6%)。其中,担任干部的学生79人(占45.1%),属于党员身份的学生23人(占13.1%)。

二、调查结果

1.参与状况

在被调查的175名大学生中,参加过志愿服务的有125名,占71.4%,而参加过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只有50人,占28.5%。从大学生参与时长及频次来看,每学年参与时长达到48小时以上且服务频次达到一年10次以上,即深入参与的人数只占4%。

从性别角度来看,参与过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50人中,男生有24人,占48%;女生有26人,占52%,即男女生参与情况比例相当,性别差异较小。

从年级分布来看,参与过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大一年级有7人,占14%;大二年级有16人,占32%;大三年级有16人,占32%;大四年级有11人,占22%,大二、大三年级是主要的参与群体。

从学生身分属性来看,参加过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学生干部有22人,占44%;非学生干部有28人,占56%。党员有10人,占20%;非党员有40人,占80%。即学生的身分与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无太大关系。但是,学生干部及其党员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2.参与动机

从参与动机来看,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主要受其既利他又利己型动机的影响。选择完全利他型动机和完全利己型动机的各占25.7%,选择既利他又利己型动机的占45.7%。根据这一数据,总体上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动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整体的参与动机是积极正向的,为他人服务、奉献爱心的利他性动机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升个人能力的利己型动机融合在一起,有利地推动着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

3.影响因素

从个人时间和能力方面来看,37.8%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会在占用个人时间,影响学习和工作,所以不愿意参与。而48.6%的大学生认为由于个人能力欠缺,比如专业知识技能与老人沟通能力等,因而不愿参与。由此可见,大学生自身的时间因素及能力因素影响着其对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和行动。

从参与途径方面来看,69.4%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乏合适的参与途径而不愿意参加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主要是由学校组织具体负责,而其他参与途径较少,从而限制了大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性与多样性。

从激励形式和管理保障方面来看,认为高校需要开设社区服务课程、实行奖励制度的占79.7%;认为政府要制定有关大学生社区养老志愿服务的专项政策法规的占74.1%;认为社区要完善管理体制,接纳大学生作为服务力量的占72.2%。由此可见,获得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多数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选择。其中,政府和社区的相关保障管理措施对大学生更好地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只占28.5%。究其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学生对“社区居家养老”不够了解。调查中,仅有6.1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十分了解社区居家养老,46.9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对此一般了解,还有4.08%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二是个人主观原因,即时间和能力有限,从而影响着其参与意愿。三是缺乏合适的参与途径。四是高校和社會上对志愿服务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从而降低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2.志愿活动内容开展广度及深度有待提升

就志愿活动内容开展的广度来看,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所进的工作主要包括家政服务、日常陪伴、文娱活动、知识科普、教授生活技巧等。根据调查显示,83.6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只会陪老人聊天,家政服务和文娱活动所占的比例也分别达到48.98%和46.94%,由此可见,志愿服务面较为狭窄。

就其志愿活动内容开展的深度来看,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前是否接受相关培训会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开展的深度和服务质量。但调查显示,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偶尔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大学生占55.12%,仅有13.4%的人每次都接受相关培训,20.5%的人经常接受相关培训,还有11%的人从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并且部分大学生存在跟风行为,没有真正意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深层次价值。因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或者按照形式进行,没有考虑老人的真实需求,造成了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要脱轨的现象。

3.奖惩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奖惩激励机制方面,在我国相应的激励体制也有,比如中国的“三支一扶”政策,但是很少。很多高校志愿服务体系中,目前还没有设置针对志愿服务的加分、奖励等激励体制,只是单纯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简单的宣传。从而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影响其发展。[2]调查显示有90.3%的大学生认为,高校需要制定并实行一定的奖励机制,由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权益保障方面,很多高校志愿者认为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资金经费有限。开展活动时难以到较远的地区进行,或者开展的活动程度有限,效果不理想。二是人力资源有限。很多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能配备足够的人员,导致志愿服务有很大的局限,难以形成合力。三是业务培训不足。主要是目前很多志愿服務组织的培训机制不健全,零散单一,深度不足,通常是决定开展哪些类型的服务或者确定了服务方向、对象之后,才进行相关的培训或者临时引导,根本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培训系统和可持续性的体制机制。[3]此次调查中,有79.4%的人表示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缺乏有力的社会保障。只有保证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权益,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

四、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热情的对策

1.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力度

学校应当发挥教书育人的优势,把志愿服务纳入大学课堂教育,并开设专门的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同时,通过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展示有关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核心。此外,应积极拓宽宣传途径,充分发挥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引导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中去。

2.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往往缺乏创新性,与社会需求脱节,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志愿服务内容的深层次挖掘。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经常面临志愿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要脱轨的尴尬局面。基于此,可以借鉴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首创的“点单上菜”青年志愿服务模式,实行志愿服务进驻社区政务审批大厅,居民可在大厅直接“点单”,选择需要的志愿服务,这就较好地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双方的点对点对接。[4]

3.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培训制度

志愿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志愿者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化必然成为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如今大学生志愿者的水平往往达不到专业性很强的志愿服务岗位需求,这就导致大学生志愿者空有满腔热情,却无法胜任高难度的工作。因此,针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系统、规范而专业的培训势在必行。一要注重培训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要注重大学生志愿者专业技能的培训,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质量。

4.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嘉许制度,完善考核标准和表彰机制,对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与兴趣,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高校应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把志愿服务纳入学分制管理,同时将大学生参加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政府作为调控者,应加大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支持,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提供强而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政府也应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各民间组织或个人为大学生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和监督制度,以保障志愿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赵函.突出养老体系建设 增进老年人福祉——全国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解读《“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J].中国民政,2017(21):35-36.

[2]张丽茜.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18(3):31-33+39.

[3]刘亚宁,刘美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J].品牌研究,2018(6):203-204.

[4]刘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的路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8):114-11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