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高校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研究探析

2019-10-21季书会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化

季书会

摘 要:“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对各类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才培养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当前宁波硕士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带一路”下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96

0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宁波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需加强与国外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合作,研究生人才培养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心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提供全面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在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加快宁波高校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发展步伐,对提升宁波城市极核功能,为宁波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都市起着重要的作用。硕士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是宁波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迫切需求。

1 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近年來,宁波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跻身进入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提升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为城市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

(1)突出区域国际化(城市国际化)。

宁波作为第四大港口城市,人文积淀丰厚,历史文化悠久,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宁波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综合实验区,已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城市缔结了友城关系;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宁波现有的14所高校中全日制本科高校8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研究生7800余人,外国留学生4600余人,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已位于全省前列。

(2)研究生任课教师及导师国际化呈现国际化趋势。宁波出台多项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在甬高校教师到国外留学访问,留(访)学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大力吸引高校外教来甬任教,其中,研究生任课教师外出留学或邀请外教授课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3)研究生留学生所占比例提高。宁波大力推动国际交流学习,2011年出台了《宁波市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来甬留学且每年人数不断增加,又通过其他政府激励和优惠政策,加快留学生来甬国际交流学习,从而带动和提高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规模。

(4)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程度加强。各高校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采取和实行了一些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方法:一是专门划拨针对研究生课程国际化专项经费,个别高校开出纯英语教授研究生课程,使国际化办学程度逐渐提升;二是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特点,面向“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留学生开出部分适应沿线国家国情的国际化专业,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2 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推进提供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推进中发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宁波高校在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无论在理论学习、课外实践,还是科研等方面,没有突出对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离教育国际化,达不到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也缺乏教育国际化,没有形成明确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生国际化的培养力度也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端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2)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宁波目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宁波各高校应针对每个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3)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课程总体结构设置单一,注重专业课程;宁波各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没有从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出发,只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并且专业课程国际化程度较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际交流等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将国际上先进的专业知识整合到课程结构中。

(4)在师资方面,用于专门培养研究生的师资队伍短缺,并且国际化水平不高。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是对研究生进行全面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亦是进行国际化教育的主要责任主体,但是随着研究生数量的逐渐增加,导师在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面逐渐表现出各种局限性,如外语水平、前沿知识。

3 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为提高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水平,以应用型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应用型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为宁波“一带一路”实施提供全面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以期推动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改革和创新,主要建议如下:

(1)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融入国际化理念,秉承国与国之间“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多方参与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出能服务于宁波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2)建立新型的国际化教学模式。

采用“产-学-研-用”的递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产:在企业见习中发现问题;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熟悉企业流程,发现问题。学:在理论专业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研究解决方案。边实训边研究,在实践中检验解决方案,最后完成毕业论文。用:形成应用研究成果。学生在实习中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以便解决现实问题。

依托国内外教育团体和组织,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国际化教育传输媒介,采用“产-学-研-用”的递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输出模式,以国际化办学为长远目标,探索高校产教融合下的国际化培养模式。

(3)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实现导师队伍国际化。

在国家大力提升全民教育水平,高端人才尤其是研究生人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传统的单一的导师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对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聘请校外和国外经验丰富的优秀导师,通过吸收校外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资国际化素养和指导能力;另一方面,强调导师是研究全面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导师责任意识,加强对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方面的评定和考核;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外语水平、科研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多方交流学习,使导师具备培养出符合国际化标准的高端人才的能力。

(4)建立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推动下,加快推动宁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师生间的国际交流,提升师资的国际化素养,鼓励国内研究生出国学习的同时吸引国外学生来华留学,尝试建立研究生海外实习基地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合作機构,通过合作把我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带到国外,同时将国外先进的知识、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可借鉴的教学模式等引入到符合宁波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宁波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提升宁波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对加快提升宁波城市极核功能,为宁波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都市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玲.“一带一路”背景下航海类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2017,(5):1719.

[2]田舒,刘杰.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以慕课促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J].2019,(1):8691.

[3]汤蓉,尹辉.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2018,(4):9698.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