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模式现状及问题研究
2019-10-21孙璐璐王人杰郭艳秋
孙璐璐 王人杰 郭艳秋
摘 要:PPP不仅实现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还为民营部门带来了利益。本文通过对投资-收益周期长、项目运营难度大、成本高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欠缺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以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民营企业;长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59
1 PPP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是指授权私营企业代表政府建立、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代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长期协议。 (1)在狭义上讲,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等是PPP项目融资模式(表1)。(2)在广义上讲,它是一种各种合作关系,用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公共和私有部门建立的(图1)。
2 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们将PPP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总结为五个阶段,如图4所示。
其中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1984—1992年),现阶段中央政府还没重视PPP,投资额较少,但呈上升状态;
第二阶段为试验阶段(1993-2002年),中国政府开始重视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中的作用,总投资额达到一个小高峰;
第三阶段为推广阶段(2003-2007年),PPP在中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总投资额总体处于较高的阶段;
第四阶段为调整阶段(2008—2012年),许多现有的PPP项目被迫提前终止或转移给国有企业;
第五阶段为监管阶段(2013年至今)PPP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具体总投资额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如图5所示。
3 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投资-收益周期长
由于主要的基础设施服务,目前PPP模式主要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水、污水处理和城市交通系统,但他不仅投资期长,也有一个缓慢的回报。
3.2 项目运营难度大、成本高
除了漫长的建设周期外,PPP模式也是一个长期项目,在地方政府投资初期,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是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和政府在項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来源的不同,最终可能会导致更高的运营成本。
3.3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欠缺
PPP项目实施必须有相关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其顺利实施。地方政府对于PPP项目的法律法规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远不如国外其他国家的完善,因此实施起来发生纠纷时,也就更难解决问题。
4 对发展PPP模式的建议
4.1 借鉴国外经验
国外的PPP模式在已经十分健全,并形成了英国和美国两种可以供人参考的重要模式。英国的PPP模式最大特点是澄清它的业务范围。美国的PPP模式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它以合同为核心,贯穿整个项目运营过程的法律法规保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划分和利益分配。
4.2 建立各方面保障制度, 转变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的作用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管和分散。政府监管的目的是弥补市场中出现的问题,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PPP模式下项目工作中。要加强服务意识,在投融资规划、选址工作、规划设计条件、土地供应等方面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平行项目管理模式,指导项目实施,确保改革成果。
4.3 企业要敢于担负社会责任,勇于创新
企业应不断从技术手段、融资渠道和管理模式这些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PPP项目应继续由企业进行承担,以创造长期效益和促进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董再平.中国PPP模式的内涵、实践和问题分析[J].理论月刊,2017.
[2]崔媛媛.PPP模式风险分分析[J].工程项目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