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手机互动软件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2019-10-21徐丽
徐丽
摘 要: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浪潮已悄然来袭,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推手。以手机“微助教”软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说明手机引入课堂的必要性,并通过后台数据的采集,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基于“微助教”手机互动软件课堂应用状况分析,解决在实际课堂中的教学痛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丰富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打造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手机互动软件;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40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浪潮已悄然来袭,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各行各业都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可见,信息化浪潮早已势不可挡,思政课教学必须融入时代的浪潮,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手机引入课堂的势在必然
1.1 现代化教育技术是重要的推手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手机的生活似乎已经无法想象,大量的学习信息都存储在这个“魔方”中。在教学中,学生上课玩手机成了教师心中的一大烦恼,由于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一现象无从管理,解决办法:一是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采用课上收手机的办法进行管理;二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将手机引入课堂教学。只安于现状、坐视不管是教师失职的表现,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很难做到师生协同完成学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对教学的推进工作产生很大阻力。
显而易见,在“思政课”上引入手机互动软件符合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也更便于教师更好的管理教学课堂,从而增强师生间的联系和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生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软件设计为打造智慧课堂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手机无疑是这一技术支撑的最好载体。强制性的没收手机不仅更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应,而且在客观上限制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1.2 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呼唤
1.2.1 参与互动是现代教学课堂的基本特性
从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来看,教师“教”与学生“学”贯穿课堂的始终,具体而言,在“教”与“学”二者的关系上,“教”以“学”为目的,学生真正“学”到了才算是尽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在过去的课堂上主要是以“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导致教师教学劳累,学生学习效果差;那么现代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互动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课堂效果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重在完成相互间的反馈。即在“原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永远密不可分的。
1.2.2 传统互动式教学存在的缺陷
2017年北京60所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年度报告显示,93.33%的高校使用過课堂师生互动式教学法,但使用频次很低,由于使用新型的互动式教学法效果不佳,近半数高校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讲授式。传统的参与互动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无法迅速的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互动范围受限,一旦讲授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极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课堂塌方”,更无从谈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
笔者以武汉商学院不分课堂作为研究对象,原理课堂基本上都在50—100人之间,在传统的参与互动式教学背景下,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仅仅依靠教师一己之力只能让很小一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较差,对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有调查显示,有高达84%的学生表示想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但苦于课堂人数较多,课堂上时间有限,没有过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另外有25%的学生表示也想参与,但老师提问或给的讨论次数较少;仅有1%的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堂互动。
大数据时代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到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准确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需要即时反馈课堂互动数据,快速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2.3 手机互动软件实现了教具的升级换代
“微助教”功能之一是学生自助签到,在“原理”课上,传统的点名方式是进行课堂点名,但现实由于学生较多,每节课如果都用此方法点名,耗时长、效率低。微助教可以实现在线签到,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可查看过去几节课学生的到课情况,完全摒弃了过去用纸质版花名册点名签到的方法。
2 基本“微助教”手机互动软件师生应用状况分析
2.1 学生使用状况
使用“微助教”手机互动软件后,92%的学生认为自己参与了实时的课堂互动。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课堂的覆盖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与学生的询问中得到有近44%的人希望能够将手机作为教具辅助课堂教学,一来减少自己一到上课就玩手机的情况,二来提升自身的听课效果和加强了课堂参与度。有近半数的学生不愿在课堂上收走手机,一味采用强制性收手机的方式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而且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方针来看,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2 教师使用状况
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灵魂。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成为知识点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样理论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只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更应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使用感受。因此下面从教师授课态度和对课改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使用“微助教”后,对待课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微助教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教学风格更加幽默诙谐,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课堂已离不开手机了,并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往教师备课往往陷入不知道学生想要什么这样的困境,废了很多精力,但是学生反应平平,吃力不讨好。有了信息化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实时关注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可以及时调整备课内容;同时,在授课中,微助教已经作为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节奏的工具,通过师生间实时的“双向”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课程的进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由此可见,将信息化软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时代的潮流不可逆,与其逆流而行,不如顺势而上。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化软件,丰富我们的教学形式,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打破学生“思政课”无用的尴尬境地,把思政课讲活讲好。同时,这为我们实践翻转课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用批判性思维方式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最重要的是推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微助教实现了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实效性。
3 手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3.1 玩手机现象仍然存在
综合分析,首先,学生抵抗手机诱惑的能力差。当代大学生年龄分布在18-20岁之间,五花八门的互联网信息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本身就充满诱惑性,加之先天的好奇心,很容易导致青少年一代沉迷其中。课堂上使用手机授课,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而言,相当于给其玩手机提供了天然条件。“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主要特点是抽象和逻辑性强,但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后边的知识点就不容易再听懂。
3.2 校园硬件设施配套运行不畅
在课堂上使用微助教时发现,部分学生无法正常的参与课堂互动。经过调研后发现,一是手机互动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远大于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速度,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很难跟上教学发展的需求。二是学校对上课使用手机互动软件这一教学行为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也想迎头赶上信息化的浪潮,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处于管理的考虑,在上课期间关闭WIFI功能,或者限制身份登录,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所有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3.3 软件设计本身存在短板
微助教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主要包括:在线签到准确率不高;软件本身并不能做到学生不使用其他软件。
在线签到准确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开启定位功能签到时,仍有少部分学生不到教室里即可完成签到工作,并不能有效的缓解学生逃课现象,以及方便老师统计到课率等,考勤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凡事有利就有弊,手机互动软件再好也无法限制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看其他的软件,当然,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软件可以做到这一点。从软件的设计出发,一来这样的设计是不能实现的;二来有意的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做法略微不妥,但有手机互动软件可以做到学生退出该软件的时候教师端会有显示,而微助教并不能;三来当上课人数较多,在微助教上进行互动时难免有卡顿,程序无响应以及闪退的情况出现。针对实际的教学课堂,它仍处于不断升级完善的阶段,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微助教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进行自身完善。
4 解决途径
4.1 传统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融合的讲授方式
针对学生在课上退出课堂界面玩手机的情况,教师可以建立传统讲授式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用手机互动软件只是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要想吸引所有学生只能依靠内容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长时间沉浸在手机课堂中,将学生的一部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一味玩手机的现象。当然,对于极个别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应严加批评教育,加强管理,维持课堂秩序。
4.2 不断提升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硬实力升级
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或者要求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一味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上好上活“思政课”的目的,忽略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现有的状况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如提升WIFI强度和速度,取消限制WIFI使用时间等。学校需要真正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结合,只有创新教学理念,才能最有效的推动教学改革。
4.3 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与软件开发商沟通,开发设计符合本校教学实际需求的新模块
手机互动软件本身存在的技术问题需通过与软件开发商加强沟通来解决。高校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差异,比如学生整体素质不同,大学类型不同等等,同一个软件适用所有学校的教学要求这本身就不科学。所以我们应该鼓励软件开发商与学校教师团队携手打造符合各高校思政课教学特點的软件或软件应用模块,真正做到教与学的双向选择定位,形成双向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应明确彼此需求,达成最优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韦尔.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房咏梅.人与社会发展的自由之维审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7):1.
[3]王含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