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技能训练基础铸造大赛持久辉煌李贞权
2019-10-21赵桂荣
摘要:笔者所在学校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把日常训练与竞赛紧密结合起来,总结出训一学一赛一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技能水平整体提高,屡创大赛辉煌,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能竞赛 技能训练 人才培养
课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成果案例
目前湖北省荆州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以上技工严重不足,地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重要契机。笔者所在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旨在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荆州市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荆州经济振兴需要一流技能人才
湖北省处于长江经济带开发的中段,而荆州市位于湖北中部,是“湖北之腰”。荆州发展不好,腰杆不硬,就难以支撑湖北快速发展。荆州市实施“壮腰工程”,出发点就是要加快荆州振兴,大力推进技能壮腰工程。
荆州市支撑产业以轻纺产品、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制冷设备和高新技术等为主,大部分都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范畴,发展前景好。但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人力资源,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用工荒困扰企业发展。据调查,现在荆州市制造业、服务业每年对中级工及以上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约为5.2万人,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3万人左右,留在本地企业就业的约为六成,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技工院校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流技能人才。
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荆州技师学院有责任有义务履职尽责,紧跟企业需求,培养满足企业生产所需高技能人才。这同时也是学院自身提升培训能力、服务社会的内在需要。
二、制定训→学→赛→评四位一体培养方案,提升学生整体技能水平
针对荆州市紧缺技能人才的专业特点,依靠学校办学条件和特殊优势,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了符合荆州市企业所需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发项目化核心课程和课件以及相应教辅资料。尤其是制定了技能训练计划,突出技能训练,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训一学一赛一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过程与结果评价,全校学生整体技能水平明显提高,95%以上学生达到高级工水平。学生两年来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共获奖69人次,在市级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其中数控车工、钳工、车工专业学生代表荆州市参加省赛,连续两年获得普通车工和普通钳工团体一等奖;在省级技能大赛中38人次获得大奖;在中国技能大赛中也取得了好成绩。同时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大幅提升。
三、训→学→赛→评四位一体融合激励,相得益彰,竞赛出彩
1.日常训练坚持使用竞赛标准,实现训赛合一
把竞赛标准引入日常教学训练中,使得每一次训练都有规可循、有标可依,训练中的检测也都按照竞赛要求从严对待,让学生从心理上、行为上追求更高的技能水平以适应竞赛要求。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过硬的技能水平,学校各专业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以达到训赛结合互相激励的目的。具体训练测试中以竞赛评分标准为评判准则,每次技能训练按照技能精度的要求,用竞赛标准规范训练过程,努力达到每次训练的质量要求。
数控、汽车专业每学期都要举办专业技能选拔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组织维修电工技能竞赛和电子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专业举办3D打印和编程竞赛;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组织中餐摆台竞赛、中式铺床竞赛、西餐摆台竞赛、茶艺表演竞赛等,特聘三峡宾馆甘露总经理给大赛做点评,食雕竞赛、刀工竞赛和实习产品展示汇报活动,特邀荆州烹饪大师夏仁俊现场评价,师生受益匪浅。
2.赛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把技能竞赛活动融入日常训练,将每一个技能项目或每一个典型技能任务都设计成边学习、边竞赛,或先学后赛,或边赛边评的形式展开。始终让学生有任务可操作、有目标可追求、有项目细节可评价,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在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要围绕竞赛采取最佳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让学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以最佳状态进入竞赛场景。
有些学生理论薄弱,有些学生操作薄弱。教学中对理论差的学生贯穿一个思想:先完成“怎样做”,再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再解决“怎样做到更好”的问题;对操作好的学生设置更高的技能难度和精度要求,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赛、评循环使用,相互促进。
对不太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当天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根据问题进行处理反馈。在训练中,可以通过改变尺寸、设定故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竞赛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或安排陌生人进行围观拍照,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竞赛的能力。
赛学融合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与动力,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对技能的强烈好感。
3.赛教结合,培育优秀教练团队
将技能竞赛与教师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技能竞赛结果运用到教师考核体系,旨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竞赛与教学的内在规律,指导学生创造竞赛好成绩,勇夺竞赛大奖,同时提升教师自己职业成就。一两次竞赛获得好名次,不足为奇。如果每次皆有重大斩获,才算真赢。竞赛活动是学生参与,但背后检验的是教练。为找到更好的培训方式与效果,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选手体力耐性不能差。一场机械加工类竞赛时间为4~6小时,选手身体素质不佳是无法支撑比赛的,所以教师要坚持让选手进行体能训练。
(2)训练工作是单调寂寞重复的,学生容易生厭。教师要有爱心、围着学生转,不断沟通、鼓励他们。教师还应该开展经常性评价,如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教师点评。评价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知晓问题和困难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
(3)教师要解决竞赛过程中影响成绩的关键性问题,切实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从而形成正确的训练方法。
赛教结合的过程促使教师既要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做法,又要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创新自己的指导方案。总之,教练自身必须有核心竞争力,包括操作水平与能力、技能总结归纳与指导能力、心理疏导能力。赛教结合的过程可以直接打造和培育优秀的教练队伍。
4.营造竞赛环境,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竞赛本身包括多方面元素,既包括选手的技能水平,又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每一项都马虎不得。
参加竞赛的学生是从各年级各班级,通过不断淘汰而挑选出来的相对优秀的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将会被淘汰。淘汰掉的学生在以后训练中的训练课题和已经初步录用的学生的训练课题一样、评价方式一样,如果淘汰掉的学生的训练成绩超过已经初步录用的学生,淘汰掉的学生还有机会进入下轮竞争。这样可以提升大多数学生的训练热情。
为更全面考核学生,在训练中要对平时考核的结果做评比,每次评比的结果都将纳入最终的考核分数,进入参赛名单的学生中,谁更优秀谁参赛。同时,在一个时间段内将考核评比结果告诉学生,帮助落后学生分析问题,达到知不足而后勇的效果。
这样的竞争机制就是告诉学生每一次考核都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对待。学生们也会有强烈的紧迫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后只有靠自己更努力才会赶上。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敢于挑战、勇于竞赛。
5.完善优生优分制度,推动学生追求竞赛辉煌
每一次学生的训练作品先由学生做自评,再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由老师综合评价。所以每个作品都包含了多元评价、多维度内容评价,结果自然要公正得多,学生也心服口服。
尤其是自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出问题所在,如何改进,如何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再进一步操作,强化训练,把訓→学→赛→评完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相互渗透、彼此促进。
最后的评价结果都要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公布和点评。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形成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获得技能、技巧、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成长。
6.培育技能竞赛文化氛围,成就人生幸福梦想
(1)开展以技能主题的各项活动。例如以工艺技能为主题,开展演讲、摄影展览、班会活动、技能作品陈列;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生产、进行顶岗实习活动,让学生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还可以组织就业前景报告会、邀请企业专家讲座,让学生开阔眼界,从观念上形成行行出状元的技能文化氛围。
(2)开展技能文化节活动。学校每年都根据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文化节,培育校园技能文化气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充分体验技能在手的美妙和幸福。
(3)技能成果导向。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励志专栏,弘扬学生成果。请大赛获奖学生谈经验、谈体会,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请创业成功的学生讲解成功秘籍。以此激发学生内心追求职业理想的愿望,强烈感受到“技能成就梦想”并非传说。
(4)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找准职业切入点,先就业、后创业,通过技能运用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积累工作经验,创造财富,实现人生幸福梦想。
四、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确保训→学→赛→评有序推进
以德为先、以质为重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方针。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首要因素,为了夯实技能训练,学校在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充分保障。
1.技能训练制度保障
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技能教学在全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制订了《实习实训管理办法》《教研成果奖励方案》,为技能训练出成果出人才进行了制度性安排。同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制度,使各项措施办法更好地适应技能教学需要。
实践证明,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推动全体师生不断追求卓越,攻克一项项技能难关,创新训练方法和评价体系,各自形成技术绝活,确保技能大赛成绩优秀。
2.能级优先师资保障
教练团队是技能大赛的主心骨,关键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配备教研团队时,必须综合研究教师各方面因素,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技能素养等都要过得硬,马虎不得,且要遵循德能优先的原则,确保选拔出的教研团队人员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高超操作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真正落实一体化训练与教学。
3.设备保障
好钢用在刀刃上,技能教学是学校生命线。在设备现代化更新改造、原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建设竞赛真实场景,让参赛选手在实景中训练,满足技能教学与竞赛的需要。
4.财力保障
在央财资金、地方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学校拿出专项资金首先保障实习实训、设备设施、训练耗材、学生交流、教师加班等技能大赛相关的资金需求。事实证明,充分的财力支持和有效激励也是竞赛持续辉煌的动力源泉。
五、主要成果与主要成效
1.为湖北经济“中部崛起”及荆州技能壮腰工程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期内,学校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和荆州市技能壮腰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满足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两年建设期学校共为地方输送了高级工2800多名、预备技师400多名。尤其是智能制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烹饪四个重点建设专业,紧贴企业需要,为湖北及荆州的经济发展输送了技能型的新鲜血液。实现了当初申报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的预期目标,发挥了基地建设的功能。
2.创新训→学→赛→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训赛合一、赛学融合、赛教结合、评价改进的训→学→赛→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普遍提升,在两年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共获得69项大奖。其中,2018年12月中国技能大赛决赛中,单海获得数控车全省第一名,全国第八名。
训→学→赛→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反复研究,内涵不断丰富,表述日趋严谨,执行过程更加贴近竞赛实际,无论是方案的软硬指标还是操作方法,都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推动师生共同成长。
3.完善了竞赛制度,促使技能大赛持续辉煌
围绕竞赛进行教学顶层设计,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校出台了关于竞赛活动的系列制度,如选拔、评价、保障和激励等制度;有效执行,推动竞赛教学与常规教学有机融合,把制度与实际执行密切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积极修订现有制度,使这些制度更加贴近技能竞赛实际需要,竞赛结果反过来检测制度的合适度,二者相互作用、协同改进,完善了制度内涵,形成了制度与大赛交相激励共同出彩的双赢局面。
4.创设了浓郁的校园技能文化氛围
通过增加技能教学课时,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综合评价技能水平,弘扬技能成果,创设了校园技能文化氛围。学生们用累累成果创造着学校技能大赛的持久辉煌,为家长、为教师、为学校增光添彩,同时也赢得自身的成长。学校也把这份荣耀镌刻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的史册中,学生一教师一学校协同发展,竞放异彩,描绘出荆州市职业教育灿烂的春天。
六、体会与思考
1.良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保障
在两年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修订并完善了《教研成果奖励标准》《实习教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为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提供了制度保障,技能教学与竞赛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因此,教师们大胆开展工作,形成了以赛促训、以赛助教、融赛于学、培育技能竞赛文化氛围,创新了训→学→赛→评四位一体的技能竞赛实施方案,培育了校园技能文化氛围。技能底蕴滋养着每一位学生,督促选手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持续创造辉煌。动态更新的制度建设己成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新亮点。
2.成果導向是动力源泉
把技能训练与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加以宣传和弘扬,记录在学校基地建设的网站上、档案中,在各种媒体上强化宣传和导向,反复挖掘成绩后面丰富的训练体验和过程细节,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全体教师和学生感受通往成功的细节魅力,分享技能飞越的喜悦,从而激发自身追求更高成绩的强烈动力。
3.学生德技双馨能力普遍提升是最高目标
技能竞赛的辉煌成绩来源于部分学生,但全体学生普遍提高技能水平还有空间,学校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要挖掘每一位学生潜能,以生为本,因生施教,使竞赛成果惠及广大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把竞赛成绩转化为个人的技能素质技能涵养,厚德强能,身怀绝技,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成长为大国工匠,才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作者单位:李贞权,荆州技师学院;赵桂荣,荆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