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2019-10-21郭秋生
郭秋生
摘要: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要想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就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和解读,争取能形成对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准确认识,结合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影响因素
整合我国教育部发布的相关信息能够看出,到2018年,我国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820万名,较之于上一年增加了25万名,毕业生总数创历史新高,并且按照人社部的统计数据,如果将中职院校毕业生和20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进行统筹分析,高校待就业毕业生人数已经突破1500万名,给就业问题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期十分有必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工作方案,实现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科学合理的处理,确保显著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在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在研究中为了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结合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具体研究数据实施细化解读,研究发现在2017年高校毕业生中,毕业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问题,本科毕业生为61.58%,专科毕业生的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为57.93%,较之于2016届毕业生和2015届毕业生出现了明显提高的情况。而结合不同学历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的满意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在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与学历成正比例关系,学历高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基本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59.56%、55.04%、52.44%,其中硕士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之于2016年的56.43%、50.70%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略低于2016年的53.39%。此外,从高校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看,能看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为北京;同时,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的城市。并且近5年以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有效支撑,2017年大学生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率为60%,较之于2013年的54%上升了6个百分点,2017年大学生在国有企业中的就业率为18%,从2013年的22%下降了7个百分点。可见在时代发展背景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研究实践中,透过表象从主观客观因素角度进行探究,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1.主观影响因素
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大学生心理观念、专业技能、工作经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参与创业的勇气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一般来说,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學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中要结合具体的影响因素进行细化的分析和解读。
从大学生就业心理观念看,部分大学生对自身期望过高,希望在毕业后能到大企业、大城市参加工作,但是大城市和大企业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就业问题。
从专业技能因素看,当前本科大学生一般不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大学生活中荒废学业,导致专业技能不足,虽然能顺利毕业,但是却无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对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不足,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明显影响,导致大学生出现就业困境。
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参与的实习实训活动少,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再加上部分大学忽视了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和学生自身经验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造成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无法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就业岗位,甚至出现了随大流或者听从父母意愿的情况,大学生自身工作的心理需求与所选择的工作岗位不契合,影响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也会引发就业困难的问题。
大学生创造意识不足,社会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偏低,会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再加上大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也会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产生相应的消极影响。
2.客观影响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中,客观因素的作用会导致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中,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成效。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能看出核心影响因素从制度和社会环境因素角度得到了体现。
从制度方面看,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是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制度体系中,培养的大学生无法与用人单位实现有效对接造成的,特别是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地理分割特性的情况下,会形成相应的经济约束机制,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工作转换成本和解聘成本,这些都会限制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导致大学生参与就业的成功率明显受到限制。
社会外在环境因素。全球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不良影响仍然在持续,在部分企业陷入发展困境的情况下,大学生劳动力就业市场不断缩小,企业为了保持积极的生存状态,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对高校大学生的招聘标准不断提高,这就会导致大学生在参与就业岗位过后无法有效过渡,会加大就业压力,也会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此外,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排斥低水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也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状态,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
二、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在正确解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了有效改善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在研究中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为高校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确保大学生能在良好就业条件下实现成功就业的目标。
1.宏观政策角度措施
从宏观政策角度对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改革,能发挥政策制度的保障作用,从战略高度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构建完善的城乡统筹规划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各地区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空间和条件,有效缓解城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确保能促进大学生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流动,实现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针对大学生到地级城市、偏远农村以及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提供有效的政策激励,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实施积极引导,确保大学生能正确地看待就业问题,形成对就业情况的客观系统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挥政策激励的作用,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创新创业、竞争就业等,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氛围,避免不良的就业竞争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提高企业对大学生群体的接纳程度,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就业选择,能合理选择相应的就业岗位,实现个人价值,避免就业选择趋同,增加就业压力。
2.高校角度措施
高校作为能对毕业生就业实施积极有效引导的重要組织机构,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系统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学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创新,面向市场需求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突出所培养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高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发挥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辅助作用为学校学生创建实习实训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工作中接触行业相关岗位工作知识和经验等,在毕业后能更好地参与社会就业中去,彰显个人价值。
3.大学生自身角度措施
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新时期社会背景下,要想全方位地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综合成功率,就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引导高校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业,能在就业竞争中进一步彰显个人潜质,实现成功就业的目标。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自身就业观念,能综合分析自身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就业方向,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中,理性地对就业岗位进行选择,确保能在合适的就业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同时,大学生群体在高校生活中要注意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确保在参与毕业就业竞争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展现自身优势,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此外,也要引导大学生尝试参与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实现个人理想,为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时期要想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要针对大学生就业涉及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和解读,形成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确保在具体工作中能实现对就业问题的科学处理,增强大学生就业成功率,为我国就业问题的处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