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9-10-21周子平劳国炜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少数民族

周子平 劳国炜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及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成为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关注点。在阐述广西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介绍广西少数民族農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而探讨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为地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16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各民族在500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以来,我国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农业部及相关部门的引领下,我国拥有15个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国家;同时,组织评选出91个项目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农业文化收到严重的冲击。在此情况下,对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传承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而且能够助力乡村振兴。

1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

1.1 资源概况

广西地区集江、河、湖泊、盆地、山地、平原于一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复杂多样的地貌地形和适宜的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当地先民在农业劳作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类型多样。截至2019年,全国遴选了4批共91项农业文化遗产编入China-NI-AHS试点保护清单,广西共有3项,分别是农田景观类——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农作物品种类——广西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林果类——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其中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与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整合为“中国南方稻作系统”,于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另外,广西区还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灵渠,灵渠是秦始皇为了统治岭南而开凿的大型水利工程,而在历史却发挥了巨大的灌溉作用,一直到今天都还发挥着灌溉作用;与农民生活联系密切,并承担着农业物资转运及农民生产、生活交流的古镇,比如贺州市的黄姚古镇、灵川县的大圩古镇、南宁市扬美古镇、宾阳县芦圩古镇等;与农业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技术类(农产品及农具制作工艺)、特产类(农产品)、民俗类(民歌、戏曲、庙会等)3各方面 ,比如《那桐农具节》《红良壮族打铁技艺》《稻神祭》《壮族九莲灯》《壮族亥日》等“那”文化遗产。广西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脱贫、农村振兴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开发条件。

1.2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1)生态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当地气候和水土资源创造出的经典复合农业系统。这些系统既是各种动植物栖息、聚集与繁衍生存之地,同时也是适宜人类居住与生产的良好场所。如广西龙脊梯田系统内有稻鸭共作、鱼鸭混养、户田一体,其中不乏有野生动植物。

(2)经济价值:农业文化遗产在带动当地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方面效果十分显著。遗产地的农业生产方式保障了农产品的生态、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具有广泛市场空间。如恭城月柿栽培生产的柿子不仅国内市场畅销,而且远销国外;龙脊梯田系统以其特色的梯田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其生产的龙脊梯田大米也是非常受欢迎。

(3)教育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是当地先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技术和劳动精神的宝贵文化遗产。同时,能为人们展示生物间互惠互利的作用机制,物种优胜劣汰的进化机理,以及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生存环境的功能。

(4)文化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是千百年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产物,主要包括改造自然协作劳作的农业工具、祈祷农业风调雨顺的民族信仰及庆祝农业丰收的各种民俗节庆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2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西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针的引领下,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发展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隆安县为进一步发掘和传播历史文化,加快农业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于2012年举办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隆安“那”文化的价值。活动迎来数百位境内外行政官员、数千名境外游客、近万名国内游客云集隆安,5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进行全程采访报道或现场直播。龙脊梯田是广西农田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代表,在地方政府的及居民的协同努力下,发展成以梯田稻作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区,其中“白衣”为代表的服饰文化、以干栏民居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铜鼓舞和弯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和以“龙脊四宝”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也成为龙脊梯田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力。据统计,龙脊梯田景区为龙胜县每年吸引游客三百多万,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恭城以月柿为主导,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被誉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截至当前,恭城县政府以连续举办十三届“恭城月柿节”,已发展成为知名的农业节庆活动,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采购,据统计,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43.74万人。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虽取的一定的成绩,但就其拥有的资源禀赋和开发的现状,较之国内其他省份对农业文化遗产开发的状况而言,广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

(1)强调景观塑造,忽视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农业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过度强调景观的塑造,打造以观赏为主的旅游形式,忽略文化体验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比如,龙脊梯田围绕四季景观进行旅游开发,与龙脊梯田系统相配套的农耕工具、农业民俗、农业劳作技艺等文化遗产挖掘较浅,导致农业文化遗产教育价值的缺失。

(2)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但是旅游开发程度低: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开发程度较低,主要以观赏、采摘及采购等方式为主。恭城月柿栽培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虽然每年举办“恭城月柿节”,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但其旅游产品仍以月柿观赏、采摘为主;隆安“那”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前主要通过举办节庆来吸引游客。

(3)具有外部环境优势,但基础设施较差:广西地理位置优越,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非常便利,客源市场辐射珠三角和东南亚。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012年农业部颁布《关于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的通知》,指出需要把农业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但是,长期以来广西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影响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

3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对策

3.1 注重农业文化的衍生,增加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吸引力

广西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物质的农具、遗址、农产品以及非物质的民俗、节庆、技艺、民歌、舞蹈等。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应注重农业文化遗产的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衔接,丰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增加其吸引力。一是,以农具为载体,开发技艺文化。通过手工技艺生产以农具为题材的工艺品,比如水车、犁、篓等,既可以供游客参观,也可以出售给游客,作为旅游纪念品;二是挖掘农业题材的民俗、节庆、民歌、舞蹈等,通过实景再现来演绎古人的农耕文化。比如,选择隆安“那”文化为题材,以《那桐农具节》《红良壮族打铁技艺》《稻神祭》《壮族九莲灯》《壮族亥日》内容进行展示,期间可以让游客加入其中,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感。

3.2 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打造农业文化遗产休闲旅游

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在农业劳作的过程中创造的多种文化的总和,体现着古人勤劳和智慧,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体现,是打造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途径。首先,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研学旅游产品,并建设农业文化教育基地,传承农业文化精神和技术;其次,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为旅游提供美好的环境;最后,整合乡村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已开发的旅游产品,形成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比如,恭城县除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还拥有水滨盘王节、尝新节、牛王节等文化资源及恭城文庙、恭城武庙、湖南会馆、横山瑶寨、北洞源景区、周渭祠等旅游产品,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现有旅游产品为依托,以休闲农业旅游为主题,打造恭城月柿休闲农业旅游。

3.3 整合内外优势资源,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基础设施

广西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村貌缺乏统一管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绿化工作不到位,交通抵达性较低,严重制约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广西自治区组织结合区内实际情况,依托广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组织地方政府联合旅游企业开展招资引商,适当放宽税收、土地等政策,要坚持谁投资谁收益的管理原则。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做好旅游地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的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政府对市场要积极干预,保持资源共享,企业竞争有序开展。

3.4 重视宣传推广

广西各地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够,很多人甚至并不理解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首先,从政府层面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把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推广写全区旅游发展纲要,从宏观方面指导地方工作开展的方向。其次,地方政府及旅游企业抓住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的机遇,整合地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最后,依托区内或者地方重要节事活动,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广西——东盟旅游博览会是旅游专业高规格的展览会,届时会有国内外很多媒体相繼报道,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合理利用这样的平台,向国内外大力宣传农业文化遗产旅游。

参考文献

[1]吕君丽.皖江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3):7481.

[2]孙业红,闵庆文.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01):120125.

[3]余静.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湖北农业学,2019,58(11):189192.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论少数民族环境权保护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道: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