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测评及监管路径选择

2019-10-21陈志良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1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满意度

陈志良

摘 要:构建了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以浙江省第三批食品安全创建城市为样本,选取11个地区的6500个样本进行电话调查,得出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83.23分),同比2017年第一批创建城市满意度增加15.2,显示出创建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和肯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关键词:食品安全;满意度;浙江省食品安全创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31

1 前言

近年来,“非洲猪瘟”“人造鱼翅”、“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目不暇接,严重威胁消费者身心健康。2016年3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全域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创建,按照以“群众说了算、不搞花架子”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已经成为集中投入的平台、宣传展示的平台和改进工作的平台,切实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浙江省群众满意度同比从2017年创建初期的68,提升到2018年的82.2,今年高位上升至83.2,显示出创建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和肯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本文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建立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第三批食品安全创建城市的杭州拱墅区等38个县(市、区)开展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找到影响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具体监管对策,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持续深度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监管职责,全面擦亮“食安浙江”金名片。

2 调查方案设计

2.1 调查方法

样本量计算按照普查抽样方法,将空间上离散调查问卷反映的满意度扩展为连续的表面,参照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人口统计比例、城镇化率(65.8%)进行样本分配。接受食品安全创建县(市、区)行政区划内的抽样单位为户。

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年龄、学历等背景部分、甄别部分以及12个问卷部分,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居住环境均占据一定的数量。总访问人数为6500人,分布在浙江省不同的11个地区,受访者男女比例3456∶3044;城市农村户口比例3900∶2600。

2.2 调查内容

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对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知晓度、对食品安全创建工作的支持度、对本地食品安全状况改善情况的评价等总计20个指标,所有的评价指标均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从1-5,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3 结果分析

3.1 近九成公众对本地食品安全现状认可

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本地食品安全现状感觉“安全”的占24.95%,感觉“比较安全”的占30.38%,感觉“一般”的占33.90%,食品安全现状满意率为89.23%,换算成满意度得分为83.24(根据公众评价加权计算获得,下同),群众满意度同比从2017年创建初期的68,大幅提升到今年的83.24,显示出创建工作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和肯定,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同时也要看到,持中性评价(选择“一般”)的公众比例依然高于选择“安全”和“比较安全”的比例,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

3.2 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评价

社会公众认为本地政府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很有力度”的占18.24%,认为“力度较大”的占25.57%,认为“一般”的占40.95%,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满意率为84.76%,换算成满意度得分为68.46,比2018年全省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满意度高8.15分。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公众对政府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满意度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提升,但在测评指标中得分位列倒数第二,成为浙江省创建食品安全县(市、区)的薄弱环节,仍需进一步加强。

3.3 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知晓的评价

社会公众对本地正在进行的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工作“了解,且清楚具体内容”的仅占12.43%,表示“了解,但不太清楚具体内容”的占37.48%,表示“不了解”的占50.09%,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工作知晓率为49.91%,换算成知晓度得分为34.91,在本次测评指标中得分最低。社会公众对本地政府创建食品安全县(市、区)的工作举措表示“支持”的占85.33%,表示“比较支持”的占9.10%,表示“一般”的占4.05%,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工作支持率高达98.48%,换算成支持度得分为95.92,在所有测评指标中得分最高,表明群众对创建工作高度支持。说明公众希望有良好的载体来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状。

3.4 媒体影响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判断

调查显示,当问及公众对食品安全感到担心的主要原因时,选择“受新闻媒体报道影响(如电视、网络)”的比例最高,占66.95%,其次分别为“无法获得及时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49.78%)、“身边存在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现象”(39.52%)、“身边人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38.12%)、“自己经常遇到食品安全问题”(29.59%)及“其他原因”(10.58%)。可见,媒体报道成为公众判断食品安全现状的主要因素,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3.5 生产环节成食品安全保障重点

公众认为,“部分生产经营者利欲熏心”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比例为68.19%,其次分别为“政府监管不力”(65.97%)、“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54.37%)、“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49.67%)及“其他原因”(7.30%)。因此,要将食品生产环节作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突破口,通过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对生产者和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对收入、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