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症”

2019-10-21于荷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力量感负相关冲动

于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首《明日歌》道出了拖延的弊端,也警示着后人要谨防拖延,但拖延症仍然出现在不少人身上。

近20%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

拖延就是,盡管预见到拖延会带来不利后果,仍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任务。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冯廷勇介绍,跨文化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至20%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拖延不仅是习惯,更是种病。研究表明,拖延不仅会对情绪、学业表现及社会成就等产生不利影响,且会降低主观幸福感。损害身心健康,引起内心极强焦虑等情绪。

拖延可能是在掩饰“能力缺失”

行为主义者从操作性条件作用角度思考拖延问题,认为拖延是种习得的习惯;健康心理学认为,拖延是种应对策略,个体通过这种策略逃避能力缺失的状况,进而维持自尊。对于拖延的遗传机制,经调查,同卵双生子间、异卵双生子间拖延程度均呈显著相关。另一项行为遗传学研究表明,拖延与冲动均中等程度可遗传。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拖延症

为什么会患上拖延症?主要是因为个性相关因素、任务相关因素及一些状态性因素。冯廷勇介绍,个性相关因素中,人格因素排第一。大五人格中的尽责性,与拖延呈明显负相关;神经质与拖延表现出中度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拖延呈显著负相关。

个人能力方面,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拖延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主观时距、压力知觉与拖延呈显著正相关。

另外,女性比男性更易出现拖延,且女性能体验到与拖延相关的更高水平的焦虑。

任务性质也影响拖延行为。大部分人只对某些任务拖延,而非所有。任务的价值、难度、延迟时间及任务厌恶等,都对拖延行为有直接影响。

一个拖延的人往往又是冲动的人

从常识来看,拖延和冲动是两种相反的行为:一种磨磨唧唧,推迟行动;一种不容思考,急于行动。然而,大量行为研究表明,拖延和冲动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一个拖延的人往往又是一个冲动的人,或者说一个冲动的人往往又是拖延的人。冯廷勇教授称,导致拖延的核心因素个体,在预期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强烈负性情绪。从情绪修复角度出发,个体为了达到情绪平衡,往往会追求及时奖赏,从而表现出明显冲动性行为。

提高拖延者的自我力量感

拖延现象很普遍,还有得治吗?对于拖延的干预,主要目标是通过增加自我控制与自我价值,提高拖延者的自我力量感。常见的干预方法或策略包括: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如完美主义、对失败或成功的恐惧);提升未来任务的价值认知,降低短期诱惑的价值;将长期目标划分成短期子目标,增加动机曲线高度;鼓励拖延者对任务执行过程负责,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

猜你喜欢

力量感负相关冲动
军装散漫
树寇之美
撞击金属
艺术行走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生与天气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冲动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