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关联交易频繁 应收账款激增
2019-10-21林然
林然
7月22日,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控科技”)作为首批25家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成立于2009年12月的交控科技,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并背靠北京交通大学获得科研支持。
在招股书中,交控科技披露拟在科创板IPO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新股,募资5.5亿元。但得益于资金对首批科创板股票的热烈追捧,交控科技最终募集资金为6.47亿元,超募近1亿元。《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深入研读交控科技招股书后发现,交控科技存在十分明显关联交易问题;同时,急速攀升的应收账款和较低的坏账计提比率同样引发市场关注;此外,与北交系公司潜在的专利及技术纠纷问题,也需要投资人警惕。
关联交易频繁
报告期内,交控科技关联采购及关联销售较为频繁。其中,关联采购中,交大思诺长期为交控科技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各项产品价格差异在8.33%到22.62%不等,由此给到公司的优惠金额,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502.08万元、635.33万元和646.03万元。(见表一)
表一:交大思诺优惠金额占交控科技净利润比重
數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同时,交控科技同为关联交易方的交大微联的关联采购金额3年来呈现持续上升态势,分别达到1亿元、1.06亿元和1.39亿元。(见表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地铁公司为交控科技第一大股东京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交控科技长期以来在北京地铁市场上战绩颇佳主要得益于此。
表二、交控科技报告期内关联采购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交控科技的经营业绩对于关联方的依赖十分严重。未来,如果交大思诺对公司销售产品的让渡的利润慢慢收紧,势必将影响交控科技的业绩水平。如此明显的低价让渡利润,不得不说或许已经进入到敏感地带。此外,交控科技与交大微联极高的关联采购,其相对于交大微联和北京交通大学等关联方的独立性堪忧。
同时,交控科技大量销售过度依赖于第一大股东京投公司的资源,作为国产自主可控的要求,确实需要大力支持,但如果离开了京投公司,交控科技CBTC系统相较于市场中其它类别的交通指挥系统产品的核心优势是否会大大削弱呢?
应收账款激增 计提比例偏低
报告期内(2016年—2018年),交控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88650.20万元、87961.98万元和116252.05万元,2017年、2018年同比增幅为-0.78%和32.16%。同期公司应收账款从2016年年末的3.98亿元快速增加到2018年年末的8.8亿元,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了15.44%、2018年增长了91.44%。分别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的33.32%、35.03%和46.25%,2018年的应收款项数值更是占到了同期营收的75.69%。
结合前文所述,经营极度依赖关联方的交控科技,依旧面临极快的应收款增长的问题,若不是回款机制出现问题,那是否有通过提高关联方赊销金额的方式提高营收呢?
此外,报告期内,交控科技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1年内、1-2年、2-3年、3-4年和4-5年分别为:3%、5%、10%、30%和50%。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3.79%、8.57%、21.43%、45.71%和62.86%,交控科技的计提比例严重低于行业平局水平。显然,这一过低的计提比例和交控科技过度依赖关联方经营,且急速增长的应收账款是不匹配的,交控科技的营业利润可能存在明显的高估。
创始人股权极低 或存技术冲突
截止到2018年末,交控科技没有持股超过30%以上的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京投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基石基金合计持股比例为26.6639%,第二大股东郜春海持股比例为14.8239%,第三大股东交大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交大创新合计持股比例为14.6207%。如果公司上市发行成功,上述持股比例将分别下降到20.63%、11.12%和10.33%。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核心技术人才、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郜春海,在上市后持股比例仅为11.12%。
交控科技持股比例较分散。作为核心技术人才、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核心管理层成员郜春海持股仅为11.12%。未来创始人、核心管理团队与京投公司及其一直行动人若在公司管理及发展战略出现分歧,将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
此外,创始团队、核心管理团队持股比例过低,如何平衡股东及管理层的利益成为一大看点,即使是优秀如格力、万科,管理层与第一大股东关系密切;但管理层从上市公司媷羊毛事件或不和睦的问题也不少见,未来交控科技将如何平衡这一利益关系值得关注。
交控科技的创立是以郜春海等一行人为核心。但是,郜春海等人依托的依旧是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所,从公司创立后,交大资产、交大创新等北京交通大学旗下资本方的引入看,北京交通大学地位微妙。
此外,市场中交大微联与交控科技一样从事CBTC系统研发及销售,虽然交大微联从事的主要是CI、ATS、TCC、CTC等CBTC系统的子系统的研发及销售,但与交控科技依旧存在明显的业务重合。而这背后,同样拥有北京交通大学的身影。
交控科技的核心技术究竟是依托于郜春海及其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等人员身上,还是主要受益于北京交通大学及相关研究所呢?作为已经在市场运营发展多年,且与交控科技存在明显关联交易的北交系公司,未来会否与交控科技产生存在专利及核心技术上的纠纷呢?截止到成文,交控科技未对《股市动态分析》周刊上述问题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