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在护士轮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21陈凤英陆贝丽
陈凤英,陆贝丽
儿科输液室是妇幼、儿童医院的重要诊疗场所,输液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环境吵杂,加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对医疗保健尤其是护理质量要求更高[1]。独生子女是家庭的焦点,家属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小儿静脉输液具有一定的特殊和复杂性,故儿科输液室护士承担着更大的压力[2,3]。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工作缺乏了解,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患者或家属向所在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甚至发生纠纷。而医院轮转护士转到儿科输液室初期,易处于茫然紧张、倦怠和角色转折“休克期”状态[4]。以往传统的一人一带教,从入科到结束跟班培训的模式带教质量较低且时间长。近年随着医院的扩建,新院建成、使用,引进大批新生力量充实临床一线,为了提高儿科输液室新轮转护士的带教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儿科输液室从2018-01 开始试行“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培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输液室2018 年参加工作2 年内轮转的31 名新护士作为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1~26 岁,平均(24.6±2.83)岁,参加工作时间0.6~2 年,平均(1.60±0.86)年,培训前理论成绩为(78.23±2.56)分,实践操作(87.41±1.65)分;选取2017 年参加工作2 年内轮转的24 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26 岁,平均(24.2±2.70)岁,参加工作时间0.5~2 年,平均(1.50±0.78)年,培训前理论成绩为(77.93±2.16)分,实践操作(88.21±2.05)分。两组护士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轮转护士采用常规模式培训,试验组护士则采用“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培训。
1.2.1 流程分划 病房整体护理护士工作与输液室护士工作性质不同,培训模式也应有所不同。按儿科输液工作流程及各班职责分为:皮试、接单配药、注射(肌注、静推、静脉输液)、巡视四个流程和班次,轮转护士刚入科持续专个班次培训一段时间,打破以往一人一带教的方式,每天跟着不同的老师上同一个班次,每天重复做同一护理工作和职责。根据心理学遗忘发展规律,不论是知识还是技能培训,记忆最初阶段易于遗忘,只有重复刺激的作用下,记忆才得以巩固。不同老师的带教利于护理经验的传授,每个老师对护理工作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处置方法,轮转护士可以取长,选择性吸收到自己相对容易接受的工作方式和与患者、家属沟通技巧。每个流程培训结束后设置小测试、总结、反馈环节[5,6]。
(1)皮试:带教老师细心告知轮转护士,皮试前应询问患者的用药及过敏史,皮内注射部位的选择及观察要点,皮试液的配制,皮试过敏和皮内注射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方式,与患者、家属沟通方式及宣教内容[7]。
(2)接单配药:接单需快速排好输液、注射天数、次数,遇特殊用药、剂量、方法、高危药品时做出醒目标记。儿科配药熟练剂量换算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三查七对配药制度,注意配伍禁忌。
(3)注射:注射包括肌注、静推、静脉输液。老师讲解注射操作方法、要点、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点,轮转护士留心看老师操作手法。操作时老师在旁指导,帮助树立信心,安抚家长,协助固定,遇穿刺困难时,老师主动介入、补救。教会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操作中的压力。操作失败时,主动向患者表达歉意,需要注意语气、语调、细小动作,这样可避免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引起不必要的投诉与纠纷[8]。
(4)巡视:输液巡视要多观察患者,包括患者神志、精神、面色、呼吸等情况,同时留意液体输入的状态,洞察患者及家属面部表情及心理想法,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重点培养注射、输液各种风险、不良事件可预见思维,提前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及各种注射、输液并发症、临床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教会轮转护士1 min 沟通技巧,儿科输液室工作量大、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宣教的时间有限,如何在简短、有效的沟通中把患儿疾病护理知识、输液注意事项、用药指导渗透其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和经验,需要轮转护士每天跟着不同的老师认真细心去总结和体会。
1.2.2 合成带教 收取轮转护士在每个流程培训结束的综合测试卷及反馈表,PDCA [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后各安排一个资历高的老师一带一跟着轮班,可以就轮转护士薄弱点掌握不好的技能进行再培训再考核,针对现场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再讲解针对性培训。合成带教能让轮转护士更加清楚认识自身工作与技巧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服务意识,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轮转护士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 (1)理论与实践评分:培训结束后对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考核,总评分为100 分,80 分代表合格;(2)培训指标:对两组护士的总培训时间、独立上岗时间等培训指标进行统计比较;(3)护理满意度: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两组均随机抽取100 例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评价,若患者的年龄太小可由其监护人代填调查问卷。十分满意:≥90 分;比较满意:70~89 分;不满意:<70 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比较满意)/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考核评分分析 试验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士培训指标比较 试验组31 名新护士在培训3 个月后均便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承担临床护士职责,在6 个月后均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照顾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培训时间、培训到独立上岗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两组护士上岗期间,均随机抽取所负责护理的100 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士考核分分析(,分)
表1 两组护士考核分分析(,分)
注:对照组,轮转护士采用常规模式培训;试验组,护士则采用“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培训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试验组 31 97.60±2.19 96.40±2.47对照组 24 82.50±4.62 89.40±3.10 t 值 — 16.047 9.324 P 值 — 0.001 0.001
表2 两组护士培训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护士培训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轮转护士采用常规模式培训;试验组,护士则采用“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培训
组别 例数 培训时间(月) 独立进行护理操作(月)试验组 31 2.80±0.17 4.50±0.83对照组 24 4.10±0.52 7.40±0.86 t 值 — 13.076 12.650 P 值 — 0.001 0.001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3 讨 论
儿科输液室具有一定特殊性[9],轮转护士到儿科输液室工作时,面对嘈杂的环境、繁忙工作、巨大压力,往往产生紧张、茫然、倦怠等消极态度,被迫式接受培训,使得培训效果差,工作失去信心,导致轮转护士投诉、纠纷发生率高[10]。
“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老师“一对一”带教,尤其是基于儿科输液室护理性质的不同,所设计的具有针对性的带教培训模式。将儿科输液工作分为皮试、接单配药、注射、巡视四个流程和班次。考虑到心理学遗忘发展规律,要求刚入科轮转护士对每项流程培训2 周时间,在不断重复下巩固记忆,促进护理操作的娴熟性。并打破传统的一人一带教模式,跟着不同的老师学习,了解不同老师不同的处事方法与经验,汲取每位老师的长处并学习,从而提高自己护理服务的灵活度,优化自己的护理方式[11-13]。其次,“流程分划-合理”带教模式下,可获得轮转护士每个流程培训结束后的实时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实践,联合高资历老师的一带一轮班带教指导,提升轮转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14,15]。
本次研究中,将2018 年纳入的31 名儿科轮转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新带教模式下,注重轮转护士学习态度、理论水平、技术操作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沟通宣教能力的综合提升。相较于2017 年传统模式培训的轮转护士,“流程分划-合成”带教模式下轮转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明显得到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等实践操作能力也有显著提高。新带教模式使轮转护士更能找到职业的成就感,树立工作信心,工作积极性提高,培训时间也得到明显缩短,轮转护士更有能力完成儿科输液室各岗位工作和任务。
综上所述,儿科输液室轮转护士采用“流程分划-合成”带教培训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还能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达到护患双赢的局面,更有助于推动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