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金矿田107#脉地质特征及单体设计优化
2019-10-21宋泉吾刘泰畅
宋泉吾,刘 睿,刘泰畅
(龙口金丰有限公司,山东 龙口 265719)
随着生产探矿工程的进展,矿脉(体)地质特征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深入细致地研究矿脉(体)地质特征,对于优化生产探矿中的矿块单体设计、提高生产探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玲珑金矿田西山矿床107#脉632勘探线~634勘探线南、北条工业矿体的探明就是其中的一例。
1 矿脉地质概况
107#脉位于西山金矿床北部,隶属108#脉群。地表位于108脉北220m~500m,深部于一350m左右与108#脉交汇,系108#脉上盘支脉。目前,探矿工程主要集中于190中段,其它中段正在展开。据已有工程揭露,其走向与108脉大致平行,一般呈NEE60°±,倾向NW ,局部SE;倾角变化范围在50°~90°之间,一般近于直立。在剖面空间上与98#、108#脉共同构成“Y”字型构造。107#脉地表延长1600m,出露标高为+250m~570m。矿脉主要由绢英岩化花岗岩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构成。单脉厚度为0. 30m~5.0m,平均2m左右;整个脉幅厚度20余米。矿脉沿走向和倾向常出现分枝、复合、收缩膨大、尖灭再现、侧现变化特征,尤以尖灭侧现为主。
矿脉围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致密坚硬,局部为煌斑岩脉或闪长岩脉。
与107#脉相伴产出的脉岩多为煌斑岩脉和闪长岩脉。岩脉多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和构造应力作用。在空间上主要以两种形式展布:一组沿着矿脉上、下盘发育,被矿脉内后期构造错断,其产状与矿脉类似;另一组(多为煌斑岩)与矿脉斜交产出,穿过矿脉,并使矿脉发生短距离错位。在岩脉上、下盘或两侧往往有矿体产出。
2 矿体基本地质特征
2.1 矿体产出形态、规模、产状及其构造特征
107#脉的单矿体一般呈薄板状或薄透镜状形态,厚度0.10m~1.20m,平均0.40m;沿走向延长20m~180m,沿倾向延深10m~60m。属小型工业矿体。
矿体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故其产状与控矿构造基本相同。控矿构造形式总体上以左型张扭性断裂为主,倾向一般为NW310°~330°,局部SE140°±,倾角一般为85°~90°。构造的分枝复合现象明显,在近复合部位的支构造带内往往形成富矿体。由于107#脉支脉发育,故在相同的勘探线位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单矿体产出。
2.2 矿石自然类型、结构构造及物质组份
107#脉矿体主要由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和碎裂黄铁绢英岩组成。前者矿化良好且比较均匀,常构成工业矿体;后者局部品位可达工业品位,但般不构成工业矿体。 因此,矿石自然类型以含金石英、含金黄铁矿石英和含金石英黄铁矿为主;其次为含金黄铁绢英岩和含金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等。
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其次为自形粒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细脉网脉状构造为主,细粒浸染状构造次之,蜂窝状构造和梳状构造亦偶有出现。
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银金矿、辉铜矿和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以石英占主导地位,其次是绢云母、长石和绿泥石等。金属矿物中以黄铁矿为最多,以半自形~它形晶最为发育;以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含量占10%~70%,金品位与之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2.3 围岩蚀变
矿体两则往往发育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和钾化等。前三者与矿化关系密切,为近矿主要围岩蚀变。一般地,围岩蚀变愈强,矿体品位愈高;反之,即低。
3 南、北条矿体主要地质特征
107#脉在190中段633勘探线主探矿穿表现为由5条单脉构成的脉带。自南向北,第1条单脉为主脉,其它为支脉。其中的第3.5条单脉即产于近复合部位的支构造带内,形成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南、北条矿体。
3.1 北条矿体主要地质特征
北条矿体赋存于190中段630勘探线~639勘探线,在632勘探线~634勘探线之间,底部由平巷探矿穿控制;上部由632、634天井幅穿控制。
下面就632勘探线~634勘探线之间该矿体主要地质特征详述如下:
3.1.1 产状稳定
通过实测各探矿穿中的矿体,其产状为:走向NE49°~51°;倾向NW319°~321°;倾角88°~90°。可见,产状非常稳定。只在矿体翼部(638勘探线以东)才出现反倾现象。
3.1.2 厚度变化系数小
各穿脉的矿体厚度变化范围为0.18m~0.30m,一般为0.20m~0.25m,厚度变化系数为21.6%.所以,其厚度稳定程度属稳定类型,矿体无尖灭趋势。
3.1.3 有用组份分布均匀
通过取样分析,矿体中金品位高者35. 80g/t,最低为10.45g/t,一般为20g/t~30g/t。虽然金品位有一定变化,但高品位与低品位相差25.35g/t,前者仅为后者的3倍。品位变化系数为48%。所以有用组份分布属均匀类型。
图1 矿体垂直纵投影图
3.1.4 围岩色率较高
632、634 天井幅穿揭露矿体围岩同相应的底部平巷探矿穿,即均为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和少量硅化花岗岩等。围岩色率一般为 25%~45%,可见围岩蚀变较强,矿体矿化良好。
3.1.5 矿物晶形、结构特征
矿体中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多数呈它形晶~半自形晶,中、细粒结构。仅在矿体两翼(630和639勘探线位)才出现大量中~粗粒结构的自形晶,如立方体{100}等。
3.2 南条矿体主要地质特征
南条矿体赋存于190中段632勘探线~634勘探线位,沿走向延长45m,底部和上部分别由沿脉平巷和632、634天井沿脉控制。底部矿体地质赋存特征与北条矿体近似,上部矿体主要地质赋存特征如下。
3.2.1 产状极不稳定
天井沿脉内,矿体在633勘探线附近走向为NNE30°左右,而在其它位置为NE60°左右。在632勘探线位,倾角为60°左右,至东部变为86°左右。
3.2.2 厚度变化系数很大
矿体最薄处0.10m,最厚处达0.96m,平均0.37m。计算厚度变化系数为138%,所以,厚度稳定程度属很不稳定类型。
3.2.3 有用组份分布很不均匀
通过取样分析,天井沿脉矿体中的金品位呈跳跃式变化。最低者0.45g/t,最高者可达43.40g/t,二者相差42.95g/t,后者为前者的96倍。计算品位变化系数为211%,有用组份分布均匀程度属很不均匀类型。
3.2.4 围岩色率较低
天井沿脉的矿体围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绢英岩化花岗岩和钾化花岗岩。其色率一般为 10%~30%,较北条矿体低,围岩蚀变亦较弱,矿体矿化较差。
3.2.5 矿物晶形、结构特征
黄铁矿为矿体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一般以半自形晶~自形晶状态产出。其中自形晶以立方体{100}居多,其次为八面体{111}和五角十二面体{210}及其聚形。其结构以粗粒结构为主。该特征与98号脉某些矿房的矿体头部特征相同。
综上所述,天井沿脉水平,南条矿体地质特征变化较大,类似于108号、98号矿脉体头部。而北条矿体相对稳定,其特征与108号、98号脉矿体中部基本相同。
4 矿块单体设计的优化与效果
4.1 矿块单体设计的优化
4.1.1 原矿块单体设计
依据以往探明的矿脉(体)地质特征以及国家规定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1984.3),选择了20×20m2的勘探网度。TJ632和TJ634分别布设于632和634勘探线,下至190中段;上至230中段(当时230中段探矿工程尚未到位)。以天井及其两层沿脉控制南条矿体;以天井两层幅穿控制北条矿体(见图1)。
4.1.2 矿块单体设计的优化
探矿天井第一层沿脉及其幅穿施工完毕后,通过上述对该水平矿体主要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水平为南条矿体的头部、北条矿体的中部。据此,对原矿块单体设计进行了优化尝试,其方法为:舍去天井第一层沿脉以上的全部生产探矿工程(如图1)。
(注:单体设计的优化并未影响矿体的圈定)。以南北条矿体主要地质特征为依据,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圈定可采边界时:南条矿体上部圈至天井第一层沿脉水平,翼部用“内插法”圈定;北条矿体上部外推一个探矿网度(20m),翼部以632、634勘探线为界。两矿体底部截至190平巷。由图看出,所圈可采边界与实采边界基本吻合。
4.2 矿块单体设计的优化效果
矿块单体设计优化效果比较明显。原设计工程量380m,优化设计后,实际投入工程量188m,节省工程量192m。
除此之外,还缩短了生产探矿周期,进一步完善了生产探矿理论,对今后生产探矿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