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黄土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2019-10-21郑军
郑 军
(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大石桥 115100)
黄土岭地区金矿位于卧龙泉岩体北侧,该岩体外围分布着数十个金矿床及金矿点,这些金矿床及金矿点大多围绕着卧龙泉岩体产出,其距离0.5km~10km,其中卧龙泉岩体北侧金矿床及金矿点均受北西向断裂控制,而通过对黄土岭金矿工作发现该区金矿则受北东向断裂控制,这在本地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为该地区以后金矿床评价、预测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图1)。
1 矿床地质特征
黄土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柴达木~华北板块(Ⅲ)、华北陆块(Ⅲ5)、辽东新元古代~古生代坳陷带(Ⅲ5-7)、辽吉古元古代古裂谷(Ⅲ5-7-3)西部。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古元古界辽河群盖县岩组(Pt1lhgx),岩性主要为十字石二云片岩、绢云片岩。产状:倾向215°~345°;倾角13°~55°,总体呈均斜构造。(图1)。
图1 黄土岭地区地质略图
1.2 构造
矿区位于虎皮峪复背斜南翼,区内见有NE、EW、NW向三组断裂,其中NE向断裂最为发育,规模较大,推测为厢房断裂SW延伸部位,该组断裂带在矿区表现为压扭性,断裂构造内蚀变强烈,矿化明显,破碎程度较高,挤压片理发育。因此NE向断裂是区内的主要的导矿和储矿构造(图2)。
区内共见有8条NE向断裂蚀变带。其中以Ⅱ、Ⅳ号断裂蚀变带为典型代表,出露长300m~420m,宽2.5m~18m,倾向NW,倾角39°~61°。断裂带为压扭性断裂,带内见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石墨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是区内的主要储矿构造。
EW、NW向断裂一般规模较小,沿断裂有微细脉状石英填充,具少量黄铁矿化、硅化现象,经验证未见有金矿化显示。
1.3 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侵入体,但脉岩发育,主要有煌斑岩、闪长玢岩及石英脉,前两者主要发育与NE向断裂带内,并伴有黄铁矿化及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石英脉早于成矿期。
1.4 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988年~1991年辽宁省区调队在作1/5万区测工作时,在矿区内圈出Au元素水系沉积物异常1处,该异常Au异常面积达4.6km2,异常最高值位6.4ppb (背景值为 2.3ppb)[1],并于虎山发现了北东向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图1)。
2 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11条金矿(化)体,矿体赋存于褐灰—灰黑色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石墨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碎裂蚀变带内。矿体总体呈NE-SW走,矿体长20m~242m,平均厚度0.3m~1.21m,Au平均品位1.21~17.52×10-6,最高Au品位66.06×10-6,Ag平均品位18.75-148.04×10-6;最高Ag品位568.23×10-6,矿体延深20m~182m,矿体多呈脉状产出,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图2)。
2.2 矿石特征
2.2.1 矿石矿物特征
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镍黄铁矿、方硫铁镍矿,少量闪锌矿、黄铜矿、紫硫镍矿,铜蓝微量。
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其次为白云石,少量绿泥石、白云母。
黄铁矿:在团块状、条纹条带及浸染状矿石中,黄铁矿呈半自形或不规则粒状呈集合体集中分布,其粒径0.5mm~3mm,具压碎结构,局部颗粒之间定向连接,形成条纹条带状;并常与细粒(0.1mm~0.6mm)脉石矿物石英共生,集合体成为细小石英脉。在致密块状矿石中,黄铁矿呈半自形~他形粗粒状及粒状集合体,个别较自形,其粒径0.5mm~5mm。矿石中黄铁矿含量20%~85%。黄铁矿为主要的载金矿物。金含量与黄铁矿含量呈正相关。
2.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以粒状结构为主、碎裂结构次之。矿石常呈致密块状构造、其次条纹条带状构造、星点状及浸染状构造。
2.2.3 金赋存特征
矿石中金主要分布于硫化物石英脉中,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不可见金,少量为可见金,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为显微不可见金,粒度<0.08mm,不可见金约占矿石中金总量的90%。金矿物嵌布粒度以微、细粒为主,占75%±,次为中粒金占20%±,粗粒金仅占5%±。矿石中金矿物嵌布形态以浑圆粒状、角粒状、尖角粒状、麦粒状、长角粒状等形态为主,其它形态含量较少[1]。
2.2.4 矿床成因
矿床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图2 黄土岭地区金矿2线地质剖面图(据文献[1])
3 成矿条件分析
3.1 地层与成矿
据区域资料,辽河群盖县岩组中的Co、Ni、Ba、Rb、Zn、Au、B、Y均高于其它岩组,而且Au元素含量偏高,为1.5×10-9,Au的富集系数为1.5,是含金的重要层位[1]。说明盖县岩组是该区主要矿源层。
3.2 构造与成矿
区内位于NE向厢房断裂SW延伸方向,该组断裂带在矿区表现为压扭性,断裂构造内饰变强烈,矿化明显,破碎程度较高,挤压片理发育。NE向断裂带中现已发现蚀变岩型含金蚀变岩带11条。因此NE向断裂构造是区内的主要的导矿和储矿构造(图1)。
3.3 脉岩与成矿
区内中酸性脉岩发育,呈NE向展布,受NE向断裂控制。在脉岩的接触带内,围岩都发生了蚀变,脉岩本身有的也发生了蚀变,现发现的含金蚀变岩带都位于接触带内或其附近,并且在闪长玢岩及煌斑岩中发现了星点状黄铁矿、黄铜矿。因此区内脉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脉岩为金矿的形成提供热源。
4 找矿标志
通过野外的工作实践和对矿床的综合分析,建立矿区的主要找矿标志为:
(1)构造标志。NE向断裂是区内金矿的主要的导矿和储矿构造。是寻找金矿的主要方向。
(2)脉岩标志。区内中酸性脉岩多分布NE向断裂构造内。现已发现的含金蚀变岩带都位于脉岩接触带内或其附近,说明脉岩与金矿成矿关系密切。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
(3)矿化围岩蚀变标志。矿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石墨化、硅化、磁黄铁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尤其黄铁矿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细粒侵染状、团块状黄铁矿化蚀变即是近矿蚀变。
(4)化探异常标志。矿区内化探异常面积较大,异常强度较高,是寻找金矿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