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雍《渔樵问对》太极的衍化分析

2019-10-21李滨滨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新生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四象八卦阴阳

李滨滨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金华 321004

《渔樵问对》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哲学对话录,虽然仅有六千字不到,却字字珠玑,架构起一个囊括宇宙的宏大框架。书中通过樵者问、渔者答的方式,探讨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道理。

樵者就《易传•系辞上》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这句话向渔夫提问。邵雍借渔夫之口一一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樵者谓渔者曰:“子可谓知易之道矣。吾也问:易有太极,太极何物也?”

曰:“无为之本也。”【2】

“无为”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指“道”顺应万物之自然本性而化生万物,并非有意为之。太极乃无为之本,这里的“本”应该是指本质、本性,太极就是指无为,就是老子说的“道”。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是说太极化生万物乃自然而然,没有刻意而为。邵雍借助道家的术语给“太极”下定义,体现了他融通儒道的思想。所以他评价说“老子知易之体”,用以说明老子之“道”与《易》之“太极”是相通的。

在邵雍看来,太极是宇宙的本体,生生之本,万物之始基,一切象和数的根源,是宇宙变化的终极原则。宇宙万物皆是从太极演化而来。邵雍把太极解释为“无为”,指的是万事万物将萌芽未萌的静止阶段。虽然这个阶段还未产生万物,里面却包含着无限的生机。正因其无为,方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就如同《周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3】易道纯任自然,非人力思勉所能至。正是因为“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才能“感而遂通”。

邵雍又把“太极”称为无名公,因其无可名状,不可言说,只能勉强称为“太极”。诗《自作真赞》又把太极叫做“丸”,曰:

松桂操行,莺花文才。

江山气度,风月情怀。

借尔面貌,假而形骸。

弄丸余暇,闲往闲来。(原注:丸,谓太极。)【4】

邵雍在不同的地方把“太极”称为“心”、“道”、“一”等。邵雍自谓平生事业就是阐发太极的意蕴。

樵夫接着又问,

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天地之谓乎?”

曰:“两仪,天地之祖也,非止为天地而已也。太极分而为二,先得一为一,后得一为二。一二谓两仪。”

曰:“两仪生四象,四象何物也?”

曰:“四象谓阴阳刚柔。有阴阳然后可以生天,有刚柔然后可以生地。立功之本,于斯为极。”

曰:“四象生八卦,八卦何谓也?”

曰:“谓乾、坤、离、坎、兑、良、震、巽之谓也。迭相盛衰终始于其间矣。因而重之,则六十四卦由是而生也,而易之道始备矣。”【5】

邵雍提出的一分为二法则,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衍化规律(图1.1)。他认为“太极生两仪”的两仪既包含天地又超越天地,是“天地之祖”,任何相对的事物都包含在两仪的范畴里面。太极在动静寂感之际分化,先得到一的为一,后得到一的为二,而两仪就是此一二。此一二即为动静。太极要在一动一静之间才能领悟。邵雍说:

不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已,如其必欲知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则舍动静将奚之焉。夫一动一静者,天地至妙者欤?夫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至妙至妙者欤。【6】

这里的一动一静之间指的就是太极,它是天地人三者动静变化的主宰,其本身非动非静。太极“主乎动静”,一切运动变化由之派生,其本身超乎动静,是非动非静、亦动亦静的本体和根源。

图1 .1 伏羲八卦次序图

两仪再度分化,则成四象,分别为阴、阳、刚、柔。阴阳而生天,刚柔而生地,世间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据----天地就由此而生。天地之道不外乎一动一静,动而生阴阳,静而生刚柔。阴阳交而生天,刚柔交而生地,动静相交则尽天地之道。这里继承了《易传•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和《易传•序卦传》讲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的说法。邵雍在《易传》启发下,另辟蹊径,按一分为二的原则推衍,用阴阳刚柔生克变化原理表示天地万物的生成,构建其先天宇宙生成论模式。

在《渔樵问对》中有一段关于天地之关系的阐述,极为精辟。关于天地的关系,邵雍论述道:

(天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有无之相生,形气之相息。终则有始,终始之间,其天地之所存乎?【7】

天依靠着地,地附着着天,天地自相依附。天依靠大地的固定形态,地附着着天的无形之气。大地有形有边际,天气无形无边际。有与无相依相生,行与气相感相息。有终结就有开始,天地就存在于终结和开始之间。朱熹对这个思想极为推崇,认为对天地洞察如此之深刻,道理如此之明晰,也只有邵雍才有此见地。邵雍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推衍的方圆图表现的正是此结构。圆图象天,方图象地,天包地载,互相依附。

四象再度衍化,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六位而成章,基本八个卦象——乾、坤、离、坎、兑、艮、震、巽就由此而生。这八个卦象两两相对,乾对坤、离对坎、兑对艮、震对巽,正符合《易传•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图1.2)里所描述的八卦的排列顺序。

图1 .2 先天八卦图

邵雍把这个八卦图称为先天八卦图。为何叫先天?有一天邵雍听到学生背他的诗“若问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着功夫”,就问学生如何是一事无?学生回答说“出于自然,不用安排”。这里的“自然”意思是如其本然的样子呈现,不用思虑安排。邵雍自己曾说:“自然而然者,天也。”张岱年先生认为:“何谓先天?他认为他所讲的原理和他所画的图式,在天地没有出现以前即已存在,而天地以后出现的情况,不过是把这些图式表现出来而已。”【8】

邵雍的先天易学就源于先天八卦图而创立,与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图和后天易学相区别。先天后天易学的区别不仅在于卦图的不同,思想侧重点也不同。先天易学重视象数学,而后天易学更偏向卦爻义理。

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时针方向排列;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顺时针方向排列。这正如邵雍说的“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数往者顺”指震到乾,从一阳演变到三阳,如同由春至夏,故为顺。“知来者逆”指坤到巽,从三阴到一阴,好似由冬至夏。先天八卦图将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匹配,形成统一的时空观。其间阴阳消长,一顺一逆,世界就在盛衰终始更迭之中流转。

《渔樵问对》中用阴阳运行流转解释一年四季的变迁。

春为阳始,夏为阳极,秋为阴始,冬为阴极。阳始则温,阳极则热;阴始则凉,阴极则寒。温则生物,热则长物,凉则收物,寒则杀物。皆一气别而为四焉。其生万物也亦然。【9】

邵雍把四季的变换归结为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春为阳气的开始,夏为阳气的极限;秋是阴气的开始,冬是阴气的极限。阳气开始则气候变暖,则产生万物;阳气极限则气候暑热,则成长万物;阴气开始则气候变凉,则收藏万物;阴气极限则气候变寒,则肃杀万物。不止如此,他进一步推论,认为万物的盛衰也是这个道理。

再把八卦两两相重,易道之本,六十四卦就具备了。六十四卦的交互作用,决定万物之间不同的性能和特质。邵雍把六十四卦排列组合,画出了著名的先天方圆图。

虽然在太极衍化中用“生”这个字,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乃至天地万物在时间上是不可互相分离的。不能说今天有太极,明天有两仪,后天有四象。它们之间一生俱生,一足俱足,如同形与影,有形则有影,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观物外篇》也对宇宙演化过程有类似表达: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也。”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千之有枝,枝之有叶,愈大则愈小,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10】

邵雍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由太极自然展开,一分为二,从一到多,愈变愈复杂,到六十四卦的时候就具备易之道了。再由六十四卦衍化生成万事万物。整个过程从简单到复杂,发展无穷无尽,形成一个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宇宙整体处于有序状态,运作不息,他称之为“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

邵雍杂糅《易传》与老子思想于一炉,创造性转化成自己的宇宙生成论。程颢评价邵雍这种推演方法:“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11】二是一的倍数,四是二的倍数,八又是四的倍数,以此顺序叠加上去,以至无穷。朱熹认为:“此只是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二尔。”【12】邵雍这套方法被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得知后,惊喜万分,认为这与他所创建的二进制完全一致,在古老的东方找到了内心与自己共鸣的人。

注释:

1.③ 郭彧译注:《周易·系辞上》,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372页,第370页。

2.⑤⑥⑦⑨ 《渔樵问对》,《邵雍全集》第四册,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462页,第462-463页,第465页,第458页,第463页。

3.《伊川击壤集》,《邵雍全集》第四册,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42页。

4.张岱年:《求真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7页。

5.《观物外篇》上,《邵雍全集》第三册,郭彧、于天宝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1196页。

6.程颐,程颢:《二程集·外书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28页。

7.《易三》,《朱子语类》卷六十七,《朱子全书》第十七册,朱杰人等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218页。作者简介:李滨滨,1991.12,男,汉族,浙江温州。在读研究生,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四象八卦阴阳
《四象》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方向漫谈
良渚玉琮反映天地观念的再思考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
小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