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聊 天”的父母,孩子的作文分数都很高
2019-10-21侯静
侯 静
因为既是小学语文老师又是小学生妈妈的身份,我常常会被问及“怎样指导孩子”写作文这个话题。学校语文课堂中对习作篇章的结构、语言的准确等方面都有严谨的指导策略,侧重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而家庭习作指导则应注重引导孩子走进生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最好的家庭习作指导就是和孩子聊天,聊周遭的生活,聊对事物的看法,聊自己的情感,包罗万象,无所不聊。通过聊天引导孩子走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习作素材;感悟生活中的情与理,发现真与美。
三年级时,女儿的习作刚刚起步,面对日记常常苦恼写什么。我就和女儿聊天,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聊老师的事,聊同学有什么新闻,聊自己对某件事的想法等。女儿常常在轻松的聊天中突然叫道:“哇,我可以把这个写下来。”我会抓住机遇马上问她:“你为什么想写这个呢?”她的回答中就有了习作的情感基调。我再乘胜追击:“你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呢?”如果女儿能回答,就说明她已经有了习作的基本框架。如果她还不能回答,我就会给她提出建议。这样,一篇习作就有了雏形。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后,我们又会发现孩子很容易把事情写得千篇一律,习作没有亮点和新意。所以,在和孩子聊天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真与美。
有一次因为女儿咳嗽,丈夫带着女儿去看中医。女儿最不喜欢喝中药,所以闷闷不乐地跟着爸爸出了门。回家时女儿却说说笑笑,兴奋地历数着自己今天认识的中药。我饶有兴趣地问她:“今天看病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吗?”女儿便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起了今天跟着药房的大姐姐认识中药的事。接着,我的一个问题令她猝不及防:“你闷闷不乐去看病,却高高兴兴回来,有什么感悟呢?”女儿陷入沉思,过一会儿说:“生活的惊喜不一定是别人给的,有时候也是自己创造的。”女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题目叫《惊喜》,发表在《意林·图解作文》杂志上。
另一次,女儿从美国游学回来,反复感叹美国课堂太自由了,简直羡慕死了。我问她:“美国的课堂那么自由,他们的课堂是不是一团混乱呢?”女儿摇摇头说:“他们的课堂很有序。”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他们那么自由,课堂却又有序呢?”在接下来的探讨中女儿感受到,美国孩子的自由恰恰是因为他们更遵守规则。她随后写下一篇习作《美国小朋友的自由》,呈现出粗浅的辩证思维,文章的立意就高了许多。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为了让孩子的习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我们还要在写后与孩子聊天。
写后聊天首先要做到的是鼓励孩子。不管孩子写得怎样,你都能找到他的优点来表扬,你能做到吗?作为家长你必须做到,因为这是保持孩子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保障。所以,帮助孩子挖掘习作的优点,是家长们必备的武艺,可以鼓励的角度有很多,如立意、谋篇、用句、用词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另外,给孩子的习作提出一到两个方向性的修改建议。还是以女儿写《惊喜》这篇习作为例,女儿的第一稿虽然立意很好,但描写中并没有突出自己沉浸在了解中药的乐趣中这一重点。我提议她写出自己观察中药的样子、味道和药效的过程。经过女儿的修改后,这篇习作就变得重点突出,立意鲜明了。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完成的初稿情况灵活地选择是提出方向性的修改建议还是精改语言。如果每一篇都精批精改,太耗费精力,容易让孩子感到烦琐与疲惫。如果每篇都只给方向性的修改建议,孩子在语言锤炼方面就可能提升不大。如果孩子的初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就可以进行精改,形成一篇精品习作。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寻找机会发表,进一步提高孩子写作的积极性。
家长要真诚而愉快地和孩子“聊习作”,不要功利地要求孩子把这个写下来,把那个记下来,或者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建议,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与我们的指导目标就背道而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