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2019-10-20林晶晶
林晶晶
医学生们肩负着祖国医学的未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醫疗人才,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剖析当代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创新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体系,为当代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鉴。
健全的医学教育体制,完善的医学教育内容,全面的医学教育形式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新时代背景下既要注重医学生精湛医术的培养,同时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对当前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创新医学生人文教育模式,为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新思路。
1 当前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1 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短板
首先,我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学科的整体发展也存在缓慢、滞后的局面,医学人文对医学发展的引领与规范相对欠缺。其次,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重专业知识灌输轻人文素养培育的现象,对于人文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和认知层面,无法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和实践中。
1.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缺乏系统性、规范性
首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人文社科课程短缺,人文学科被边缘化。教学内容脱离现实,重理论、轻时效,没有将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实践有机地结合。教学形式相对单一、重复,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人文教师对相关知识讲解较为显浅,教学阶段连贯性不够,医学人文教育没有贯穿学生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这样的授课形式与应试制度,导致学生对人文医学内容感受不深。
1.3 医学生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度不够
当今医学生人文知识相对薄弱,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医学生存在社会责任感不足、缺乏奉献意识、沟通叙事能力欠缺、不能做到敬畏生命等问题,医学生不能将医学人文精神主动地内化于心,以上这些问题对医学生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1 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医学院校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首先,在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布局方面,通过人文景观的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图书馆、校史馆等校内人文设施的作用,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其次,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社团建设,举办人文社科类专题学术讲座等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从各个方面不断加强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2.2 改革人文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2.2.1 科学设置医学人文教育课程
第一,提高人文教育课程所占比例,人文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行,将人文知识融入医学基础类和专业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在医疗服务中实施恰当的人文关怀,更能提高教学成效。第二,注重医学人文教育的阶段连续性,学校可以整合各学院、学生组织、实习医院、教育部门等资源,使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能够得到医学人文方面的教育,使人文教育具有全程性。
2.2.2 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
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可涵盖生命文化的教育、仁爱思想教育、医德教育等。生命文化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在医疗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治愈病人的痛苦。医德教育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应该不为名利,对待医疗事业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有是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2.2.3 多元化医学人文教育形式
某学校进行调查显示,分别有67.9%、39.3%、37.8%的学生比较喜欢体验类、讨论式、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可以采取以问题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式学习;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医患沟通模拟训练及临床实战训练纳入教学进程。
2.3 注重实习阶段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黄金时期,是医学生将医学人文理论通过医疗实践内化为行动指引的过程,这一时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医疗队伍素质。所以,给予医学实习生人文教育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和医院要做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实习生开辟人文教育第二课堂。
2.4 拓宽教育渠道,注重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时代性
新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慕课、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中,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学生的互动;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开设医学人文教育模块,将医学人文教育日常化;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真正做到将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育与互联网相结合。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杏林学者学科人才科研提升计划医院专项: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2018yky04)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