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饮食文化礼仪对比
2019-10-20冀佳
冀佳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属于一衣带水的关系,因此,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极高的相似之处,当然差异也是有的。了解两国饮食文化礼仪方面的差异,对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引言
礼仪是社会文明化的产物,只要人类存在交往和交际活动,就需要通过礼仪来表达他们彼此的情感和尊重。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礼俗和风俗习惯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从奴隶制社会发展至今先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共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并以此来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饮食礼仪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中有一句名言;“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饮食礼仪是在饮食习俗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的礼仪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自汉朝起版图不断扩大,各个民族文化技术相互交融,使得周边各国争相前来学习,同时也带走我们的先进文化,朝鲜半岛与我国比邻而居,中国儒家礼仪文化的对于韩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韩国对于儒家礼仪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十分成功的,中韩两国都是饮食大国,也同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国际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中韩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饮食礼仪文化在中韩两国的沿革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罢黜百家之后一直独占鳌头,被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可见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儒家十三经中《仪礼》 《周礼》 《礼记》自东汉以来被尊为“三礼”是儒家礼学的核心著作,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先秦时代上层社会的饮食名物制度,而且详细记载了饮食礼仪,对后世的中国饮食文化传统影响极大,“三礼”的基本内容即礼学的核心被概括为四个方面:礼之义,即礼主尊卑、亲疏之义;礼之节,即详细说明五礼的仪式规范;礼之实施;礼之器具。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有游牧民族依靠食肉为生,随着原始陶器的出现,也由于韩国临海,人类开始靠贝类和鱼类为生,但此时人类仅仅为了生存,并无饮食礼仪的产生。到三国时期,铁器普遍运用,人们开始大量生产水稻,也是从这时开始朝鲜人主要以米饭为主食,一直延续至今。与此同时,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是在这一时期传入韩国。七世纪中叶,高丽句政府派子弟赴唐留学,学习中国先进器械以及科技知识,使得中国盛行的儒家文化传入朝鲜。百济在375年就设置了博通儒家经典的博士职位。新罗地处朝鲜半岛东南端,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是三国中最晚接受中国儒学的国家,但最晚在五世纪初儒家思想传入。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韩国的饮食礼仪文化也在这些大环境中慢慢孕育产生。
3 中韩饮食礼仪文化的差异
3.1 准备工作--男性度与女性度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性别文化。一个国家的性别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因此,性别角色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韩国较中国而言属于男性度的社会,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而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的渐渐开放男女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属于女性度社会。韩国男人的家庭地位特别高。一般中国男人在家里会帮助女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两人分工合作甚至家务全部由男人做,但在韩国,男人从来不下厨房,不会干任何家务,女人不仅要做饭、干家务、带孩子还要工作。所以,相比较而言,韩国女人低社会地位较低,工作家务却更多,家里来客人的话,韩国和中国一样,,是由女主人准备饭菜工作,而且女主人会准备超过所有人用餐量的食物留以备用,然后等客人吃饭前会谦虚的说:“没有准备很多东西,请见谅。”中韩两国都是如此,谦虚且谨慎。
3.2 饮酒礼仪--权利距离
权力距离是一个国家机构和组织内有较低权利成员对权利的分配期望和接受的程度。它描述了社会、个人间和小群体间权利的分配,以及在这些文化中如何处理权力的不平等。权力分配的差异同样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权力距离的程度决定文化不平等的程度。
韩国属于高权利距离的国家,在韩国,饮酒史饭桌上不可或缺的,韩国除了CASS这种啤酒以外,韩国人喝的最多也最爱的就是烧酒,韩国烧酒有不同的口味,例如:芒果、葡萄、柠檬等。和中国的白酒有很大的差别,度数相对也低了很多。韩国人斟酒时按照年龄、尊卑的先后次序来,自己是不能给自己倒酒的,以表示相互间的尊重。斟酒时的礼仪也是有很高要求的。
相比较而言日渐发展的中国在百姓日常饮食礼仪中省去了很多的繁琐礼节,在饮酒礼仪文化方面较韩国而言属于低权利距离的国家。在中国,“饭不离酒”的俗语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习俗,无论是大小事都离不开喝酒,因此,中国的饮酒礼仪也是历史久远的。如被邀请到他人家吃饭,在吃饭前,主人会说一段祝酒词,然后举杯大家一起干杯而饮,从而激起了宾客们的酒兴,斟酒时,若有长辈在场,须先给长辈斟酒以示尊敬,最后才能为自己倒酒。
3.3 座次礼仪及上菜顺序--不确定性规避
不确定性避免。不确定性表达是人们对模糊的情形的容忍亏空和对规则的需求,是“文化受到威胁的程度或对不确定或未知的焦虑程度”。用Hofsteade的话说,不确定避免解释了一种文化内人们对没有组织、不清晰、不可预测的情形的紧张程度,为避免不确定性,人们需要创建规则并信赖其正确性,人们会避免与规则相悖的行为。
中国在座次及上菜顺序上为了避免失礼等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的出现会有很多的礼仪规矩去避免这些不可预测的情况出现,属于高不确定性规避。在中国,一般家庭或是饭店是圆桌,入座时一定要请客人先入座再请长者入座,一般面向门的位置为上座,这个位置一般是留给最尊贵的人或者是需要买单的人,但是为了不让客人感到压力和拘谨在推辞后一般是主人上座,上座右手的位置是第二重要的位置,左手位置是次重要的客人,以此类推。
韩国虽然也同样有对长者的尊敬的饮食礼仪习惯,但是较中国而言在饮食礼仪文化方面属于低不确定性规避。在韩国,很多家庭或者韩式餐厅的餐桌都是矮腿小桌,进别人家里或食堂须先拖鞋,一定要注意的是袜子不能破洞,不能有脚臭,这样是一种不礼貌不干净、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也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4 中韩饮食礼仪异同的原因
4.1 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交际的双方应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交流过程中须使用同一种语言来交际。就中韩两国来说,中韩同属东方文化圈,两国之间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差异与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差异不同,中韩两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因素,两国都受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较大,在饮食礼仪规范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全球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及宗教思想的影响,中韩两国在文化背景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异。在语言的使用上,中国的官方语是汉语,而韩国的官方语是韩语,由于笔者在韩留学,因此本文所研究的使用语言主要是韩语的日常口头语。
4.2 文化传统及国民意识--思想观念的相似
中韩两国的传统哲学都是儒家文化,同样的传统哲学奠定了相似的文化基础,儒教发源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并受到推崇,为各朝君王所用,并把儒教看做是维护统治秩序、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武器,采用各种办法去引进和推广儒家文化,并重新分析、解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儒家文化在韩国得以继续的开枝散叶。直至今日,儒家文化在韩国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韩国人民尊重传统,保护历史文化,沿袭并发展着儒家文化,是儒家文化渗透在韩国人民日常饮食礼仪中的方方面面。
5 结语
饮食礼仪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和韩国的饮食礼仪文化,不仅能够增加我们文化方面的知识,也能避免在与韩国人交流中的尴尬和不便。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