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魏书生语文特级教师教学的课程践行及教材观
2019-10-20罗朴
罗朴
魏书生是中国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创新者,他将中国的语文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并且运用自己独特方法赋予了中学语文教学新的灵魂。本文立足于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去探究他所践行的课程及教材观以及这些课程与教材观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魏书生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教学模式及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教育专家、教育从事者、学生还是家长都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响。生本性则是魏书生老师教育教学中的最大亮点,“所谓生本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性,”简单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实践。
1 魏书生老师课堂的特点
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观中包含了多个方面,但首屈一指的就要属他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了。“魏书生认为,‘人人生而平等,谁都有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2]在他的课堂,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具有高度的话语权。
其次,他的课堂更注重实践。在他的课堂之上并不只把书面上的所有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实践将书面上的死知识变灵活,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最终在教学中将知识潜移默化地传输给学生。
除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实践性”以外,魏书生老师还致力于开放型、创新性课堂的打造。在他的课堂上对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合理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在这种课堂中也自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一旦出现了创新点,那么对问题提出的价值就不可否认了。而这也正是一堂高效、有价值的课堂所必需的。
2 魏书生老师的课程及教材观体现
通过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所践行的课程观,即“以生为本”、“重视融合”、“民主与科学”、“自梳理为主”等四个方面。
2.1 以生为本
前面所提到“以生为本”的思想是“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与实践,而魏书生老师则是“生本”理念的践行者。他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只会以课程和教材为准,而是一定程度抛开课程与教材的限制,将课程与教材的重点与自己的教学思想相结合、相联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种创新的教学和理念使课堂上的学生再也不用受课程与教材的束缚,能够最大程度归还课堂上的主动权。在课堂之上,魏老师并不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做课堂的“主宰者”,不搞课堂之上的“一言堂”,而是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由学生们自主地来掌控课堂,不管是对问题的提出还是探究,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2.2 重视融合
魏书生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还注重融合,这种融合并不只是单一的融合,而是多方面、多元化的融合,也是多学科之间的融合。首先,多方面融合是指将教学与实际、与社会想融合。教学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因时而变,所呈现的内容也要与社会事物的更新及时挂钩。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及课堂之外的诸多要素相联系、相融合;教学理念与方法既要和中国传统优秀的教育理念相联系又要与国内外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理念想联系、相融合。其次多元化融合指教学要与理论、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多层面进行融合。将理论有效地融进教学之中,再通过活动与实践等具体进行体现。此外,重中之重便是学科间的融合了。“魏书生老师虽然只是从事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但他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将数学、地理、历史、化学、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融进了语文的课堂之中,”使学生不再感到学语文的无聊与枯燥了,而是通过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内化为自己学习语文的动力。
2.3 “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魏书生老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还坚持以“民主”和“科學”两大思想为贯穿,将教学与管理相整合、统一起来。在他的课堂,学生是主体,一切都以学生的需求为准,在课程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他采取与学生相协商的方式,摒弃了传统硬性规定学习内容的方式,他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进行自学,最大程度地践行了“民主”的思想,因此“他的语文教学就具有民主性。”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与学习从而抓住每个学生针对语文学习的不同特点和具体实际,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4 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进行自梳理
魏书生老师将教材知识进行了整合与分类,将繁杂的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联系构筑起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在课堂教学中,他倡导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通过自学理出教材结构,构建语文知识智慧树,使学生能够自己明确学习的目的及方向,把握学习知识的线索。由于中学语文内容过于全面、广泛,因而对于学生而言要学到位是非常困难的,魏书生老师便采取压缩教材内容,提取教材中的精华与主干,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进行一种联系式的教学,不仅避免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困难,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3 魏书生老师的课程及教材观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3.1 现行课程与教材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学教学中的教材都有其固定的版本,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上相对容易。但在教学中却出现了各种问题,一些教师因为长年累月地面对一种版本的教材,在起初的教学中可能会上心,认真备课,而在反复教学中便选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的最好的经验为模板,然后进行模板教学,按照自己的固定模式进行下去,一成不变。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而对学生来说对一成不变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多少兴趣了。
由于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因而大部分教师都是把课堂视为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任务及目标的驱使下大部分老师都会按部就班地将常规课程教给学生,他们从来不关心课堂的效率是高还是低,学生对知识学懂了还是没学懂。在他们的眼中只有怎样尽快完成学校既定的教学任务及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把课上完。因此本应是受到重视的课堂最后却演变为被敷衍的课堂。
3.2 启示
而相对于传统的课程与教材观,魏书生老师的课程与教材观是一种大胆的突破与创新,他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的关键——学生,将课堂主动权最大程度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他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师生关系的隔膜,使师生关系被重新定义,由原来带有等级色彩逐渐向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关系所转变。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课者的角色,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在教材的钻研方面,魏书生老师也力求让学生真正地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他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教材,自己进行教材内容结构的梳理等等这些创新的观点都对现今的课程教与材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4 结语
魏书生老师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贡献很多,这种以“生本”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与教材观对今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很多人、很多地区纷纷开始采用他的这种课程与教材观,但是由于受地区教育资源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课程与教材观在一些地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另一些地区却收效甚微。因此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在运用魏书生老师所践行的课程与教材观时一定要结合地方教育实际适当地变化,把固定的理念变得灵活一些。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也才能真正地推动整个地区教育教学的革新与进步。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