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说不完

2019-10-20姜丰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19年1期
关键词:明报金庸理想

姜丰

初见查先生,是1993年夏天在新加坡,我随复旦大学辩论队赴狮城参加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自打得知金庸将担任决赛的五位评委之一,亲睹大师风采也就成了我们冲进决赛的最大动力和福利。当时辩论队里的季翔、严嘉都是超级“金粉”,对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个个耳熟能详,所以在决赛关于人性本善的那场辩论中,自然而然地提到了金庸小说中的“四大恶人”,来维护我们作为反方的立场。在当时的电视转播中,导播及时地切出了一个金庸会心一笑的大特写,让这场青年学子们的国际电视辩论,更多了几分游戏和俏皮。

见到查先生,第一眼的印象就是儒雅、平和、慈爱,眼睛在镜片后总是混合着洞察世事的狡黠和宽容接纳的笑意,说话语速不快,语调也不高,不疾不徐,带着好听的浙江口音,带着不经意之间闪烁出来的幽默:同时总是在认真地、用心地倾听对方,哪怕只是少年人有点敬畏和幼稚地对他表达敬意。

那时的我,是一个此前未出过校门的二年级研究生,生平第一次见到景仰的名流大家,羞怯得不好意思讨要一纸签名或者一张合影。

再见查先生,则是6年以后,他受聘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时候。那时,我作为央视《文化视点》的主持人及制片人,带领摄制组去杭州做专访。

我们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到达查先生下榻的酒店,跟酒店协商了一个窗外有优美风景又很安静的商务休息厅,作为拍摄场地,精心地布置好了灯光和摄像机。

查先生准时来到現场。

我说:“查先生,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了。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的时候,您给我们做评委。我们得了冠军,还是您投了我们一票。

查先生笑言:“对,是投了一票。实际上也不是我偏心,是你们辩得比较好。现在有机会再撞到你,很高兴,我第一次支持你,第二次希望再支持你,能够帮你一点忙。”

那天,我们的话题从查先生受聘浙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阱起,谈武侠小说,论《明报》江湖,讲长城影业,说世事人生。那期节日,后来成了我8年的电视主持人生涯中最喜欢的一期访谈节同,题目叫“金庸说不完”。

1955年,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连载。1972年《鹿鼎记》连载完毕,金庸宣布就此封笔,哪怕读者多少年来千呼万唤,其作为武侠小说作家却没有重出江湖,颇有“事了拂农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士风范。在杭州那次专访中,我也曾像无数的金庸小说迷一样,为他盛年封刀深感遗憾。金庸当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有很多很多阶段,你还年轻,不知道,你将来慢慢年纪大了,你就会觉得从几岁到几岁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时间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我觉得武侠小说写得时间很久了,写了十几年了,也够了,可以用这时间和精力去做些其他的事情。”

金庸封笔那年,是48岁。巧合的是,当我因为怀念查先生而重看这段将近20年前的专访的时候,也是48岁。此时,我终于深深明白了这段话的涵义。十几年前,我放下了心爱的话筒,告别给了我人生美好体验的电视生涯,远赴英伦,重返校园。我想用人生有限的时间,去做些不同的事情。

查先生是以两种平行的身份“行走江湖”的: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和作为拫人的查良镛。查先生本人也许 是更加认同后一种身份的,或者说那更是他毕生经营的“正业”,在报业江湖,查先生依然是懂得取舍进退、拿得起放得下的高手,

查先生的报业生涯,始于21岁在杭州担任外勤记者(1945年)。3年后,因其当时就职的《大公报》香港版复刊而移居香港,1952年转入《新晚报》编副刊,其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正是1955年阡始在《新晚报》副刊连载。1959年5月20日,查先生自立门户,创办《明报》,从此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之后又陆续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以及《新明日报》系列报刊,明报集团成为一个盈利丰厚并且在香港以及东南亚都影响巨大的媒体集团。但是1991年,查先生却毅然选择放手,不再担任董事会主席,减少持股,淡出企业。

当与时《明报》股份出售的时候,查先生选择了出价并不高的年轻人于品海。对此,查先生说:“我自己不想办报了,但这个报一定要办下去。如果卖给有外国资本的集团,万一有人拿当时很有信誉、很有影响的《明报》来攻击香港、攻击我们的祖国的话,我会痛心的。”

金庸,一代宗师,转身而去,留给江湖一个背影,一段传奇。

他不止是功成名就的武侠泰斗,也不止创办了在东南亚一度影响很火的报业集团。他早年还在长城影业做编剧、导演,多年前在内地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王老虎抢亲》就是查先生执导的;中年开始涉足香港政坛,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晚年从经营一生的《明报》全面退休,从此游历四方,潜心治学,在牛津研读历史,并在8l岁高龄正式注册为剑桥入学东方研究系学生,5年后获得博士学位,、

专访那天,我问查先生:做企业和写小说哪个快乐更多?

查先生说:“肯定写小说快乐更多,做生意要有必要的条件,你这个人本身要对赚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不管什么事情,要千方百计地赚很多钱。每天坐、睡,有空就要想这个问题,但是我不是这种人,我对赚钱不是没有兴趣,但是没强烈到这个程度。”

1993年,金庸在《明报》上发表《第三个和第四个理想》一文,说自己第一个理想,是少年时学有所长:第二个理想,是青壮年时代能做些于社会有益的事;第三个理想,是年老了不必再辛苦工作;第四个理想,则是《明报》能长期存在,持续发展。当时我问起查先生如今足否有第五个理想时,他笑说,写一两本有价值的学术专著。

2()18年10月30日,94岁高龄的查先生在成就他的香港驾鹤西去。我想,“大侠”是带着所有实现了的理想去的。

阅读点击:金庸先生驾鹤西归,引发国民集体怀念。读了本文,你对金庸先生是不是多了一些了解?请你梳理文中的信息,拟一则金庸先生的百字简介。

猜你喜欢

明报金庸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怀念金庸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