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的中法生态城控规编制探索

2019-10-20林秀明李佳阳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转型

林秀明 李佳阳

摘要:沈阳市铁西区是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合作的核心载体。中法生态城作为衔接主城区和铁西新城的纽带,肩负着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诉求、降低区域人口流失、促进区域转型发展、产城融合的重任。如何在控规中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区域在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有效转型是本项目难点。本文以实现国际合作、生态低碳、产城融合为根本出发点,探索中法生态城在多重转型背景下的优化编制方法。

关键词:转型;生态城;产城融合

一、背景

中法生态城是中法两国商务部推动下确立的生态示范合作项目,是致力于打造成全面体现绿色、环保、生态理念的国际化合作先导区。沈阳中法生态城的建设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宏观要求,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示范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规划中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助力中法合作、推动区域国际化发展是一大挑战。

二、前期研究

(一)明确转型三大矛盾。

通过对人口、产业、空间、环境等现状要素的叠合分析,明确该地区是典型“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空间板块,具有三大转型需求:良好生态区位与现状环境不断恶化的突出矛盾,急需生态转型;传统动能衰退与发展接续功能断裂的突出矛盾,需生产转型;人口不断积聚与公共服务供给缺位的突出矛盾,急需生活转型。

(二)研究建立对标机制。

对标天津、武汉、塞尔吉产业城等典型案例,总结生态城在建设发展中的共性特征,重點分析功能布局、产业选择、生态指标、配套体系等多项内容。重点研究相关指标的构成及其在控规中的实现途径,最终在控规中形成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指标,实现生态指标控制体系。

三、规划内容

(一)有地放矢,建立目标体系。

基于前期分析结论,确定中法生态城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生态示范、工业服务、品质宜居四项功能,并将基地定位为:沈阳国际化发展先导区、中法合作共建生态示范城、西部副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浑河北岸高品质生活中心。

(二)生态为魂,科学用地布局

构建 “一主两副、生态引领;十字结构、双轴架构;三水萦绕、北国风光;自然延展、南产北居”的规划结构。在规划区正中央,布局中法生态城发展核心,周边布局以时尚消费、生态旅游、文化交流为特色的生活性服务业;结合大学和换乘站布局双创基地,打造智慧服务平台;设置中法自贸小镇强化自贸协同区职能;结合现状工业带设置工业转型示范区,打造中法绿色产业合作试验区;结合滩地规划滑雪公园、足球公园、郊野公园等,充分利用基地条件打造北国特有风光。

(三)品质为脉,构建支撑体系

公共服务方面遵循面向国际化、设施品质化、服务便捷化原则,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围绕“吸引人、留住人、发展人”这一目标,加强以生活与生产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国际化功能,应对沈阳转型新时期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开放要求。并以面向国际化、设施品质化、服务便捷化为原则,打造15min生活圈。

综合交通方面保障内部路网密集化、对外交通多元化。整体布局采取“密路网+小街区”模式,提高道路通达性,丰富沿街界面,引导人性化街区尺度和慢行交通出行。增加南北向主次干路密度,解决规划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通过轨道交通规划加强与主城市间的联系,引领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区布局交通枢纽,设置公交枢纽站,公交首末站,大大促进公交发展进程,加强城对外交通联系。

绿地系统方面通过水绿交融、绿化廊道与环线的建设,形成大开大合、交融渗透、紧凑有机的组团格局。依托细河、灌渠、滩地、生态公园、绿化廊道等,形成网络化、层级化的绿地总体布局。同时,通过河+渠+湿地,环状绿地+口袋公园+附属绿地等多方式结合,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水资源管理中心和能源中心,优先发展可再生与清洁能源,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开展全封闭垃圾自动输送系统示范基地,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收集规划区及周边的固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同时,还要细化导则,强化实施。在控规和城市设计方案指引下,建立多个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原则、控制要素与要求、项目设计指引,形成分期动态的建设安排,指导工程设计与实施。

四、规划探索

(一)三重手段执行生态低碳理念。

打破传统的单一自然生态城建设模式,从建筑生态、设施生态、自然生态、产业循环、出行生态、能源生态和活力构建等七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生态城示范区;应用微气候模拟技术分别对温度、风速、日照、空气龄、热舒适度等方面模拟,调整城市道路、居住区的形状和布局,反复推演以保障日照需求和公共空间的使用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效应;将非传统的低碳生态指标融入控规法定图则,提出19项具体指标,并将其融入相关规划内容进行有效控制。

(二)采用国际合作路径建立协同创新办公机制。通过与SBA、AECOM、法国领事馆、同济大学、法国企业等多单位的合作,确定双路径构建中法合作方向。

(三)通过合理布局各类用地,促进区域职住平衡。控制基地内部就业住房平衡指数,以此加强居职空间的统筹,提高就近就业比例。

五、结语

本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将有效地扭转城市跳跃开发、项目散乱选址的现状问题,并将在市政、交通、生态环境、土地开发方面取得示范性进展。

作者简介:林秀明(1985.11—),女,汉族,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李佳阳(1987.2—),女,满族,工程师。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地方高师转型的归因、模式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