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基本策略

2019-10-20周王荣

数码设计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周王荣

摘要:小学是为学生打好未来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在基础语文教学中应掌握汉字的书写和使用,但这一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太过枯燥和复杂。本文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如何高效教学,如何让小学生掌握学习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识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13-0121-01

Abstract:primary school is a key period for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writing and use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hinese, but this process is too boring and complicated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 to guide children to learn, how to efficient teaching, how to le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ster learning technology three aspect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literacy; Primary Chinese; The teaching metho

引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交流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的存在,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保存。文字是最简便、最重要的扩大语言交际的工具。在现代汉语中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书面语更为严谨和细致,试用范围更广,而文字是书面语存在的前提。总而言之,人类社会离不开文字,文字的书写和运用是一个人所需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而提供这种技能教学的是小学时期,除此之外,小学时期获得的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教育的基础,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这就意味着,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识字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十分值得深究的问题。

1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心理学家研究显示,人的某一种情绪或情感会直接影响到其行为决定。这就意味着,小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会直接转变成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决定了学习动力存在的时间长短。简而言之,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就会更加專注刻苦地进行学习。

普通话元音多,辅音少,没有复辅音,音节性简洁整齐,语调抑扬顿挫,是一门极其优美的语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语音和文字的结合,能将让小学生感到陌生的“文字”与熟悉的“说话”联系起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课上教学的汉字,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歌谣,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识字的兴趣。例如:小鸡小鸡叽叽叽,爱吃小虫和小米;小鸭小鸭嘎嘎嘎,扁扁嘴,大脚丫。“父”字头,下一“巴”,“爸”爸守边防,扛枪保国家。“心”字底,“相”字头,心“想”事成乐悠悠,等等。这些歌谣朗朗上口,简单易懂,所以在起到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加深了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2 转变形式,进行引导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小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课堂容易让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然而棘手的是,想要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仅靠小学生们被短暂激发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小学生改变往日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习惯,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此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识字的效率。

改变课堂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开设“小小课堂”,让学生分组准备,最后推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让小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或者将课堂转变为一场小小的竞赛,根据内容出题,让小学生抢答,进行积分统计,最后为胜出者颁发奖品。但这些方式实属老生常谈,不过从其本质进行研究分析,还是能得出一些有效的策略。教师改变课堂模式,改变的是获取知识的方式,而我们更应该改变的是获取知识的对象。简而言之,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由书本拓宽到生活。语文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也就是说生活中随处可见“语”和“文”。而课本知识不应该作为惟一的学习参照,因此在上完一次识字课之后,教师不妨把课后作业由“抄写当堂内容”转变为“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路边的招牌,把你认识的都写下来”或者“仔细听爸爸妈妈的谈话,要求他们把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写下来。”

3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教育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面对无数的变量和不可控因素。因此,没有什么对策和解决办法是绝对有效的,真正的绝对需要教师去学生的身上探寻和挖掘。儒家说,有教无类,对所有人都应该一视同仁的进行教育;也说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小学时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一锅炖”的教育方式只能勉强满足应试要求,而教师想要达到育人的目的,还需对每一个孩子都抱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感。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但汉语中有四百多个音节,却有几万个汉字。小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无法将音节和文字联系起来而造成识字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辨析同音字,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个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将一个字细化为一个故事,一段历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具象化这个字,达到记忆的目的。而有一些汉字比较复杂,小学生习得难度大。而构成汉字的部分有三,一是笔画,二是部件,三是整字。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具备将整字逐步拆分为部件和笔画的能力。化整为零,在教会小学生笔画顺序的同时,大大降低识字的难度。

结论:识字是一个困难且枯燥的过程,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有很多的解决办法。归根结底,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学生“识字难”的不同原因和解决办法,归纳总结识字方法中存在的规律,告诉学生在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怎样获取以及获取的过程。总的来说,提升识字效率的根本还在于教师的耐心和责任感,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头脑。

参考文献:

[1]张瑞华.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2]张德福.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3)

[3]李芳岚.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