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战权威与颠覆艺术认知

2019-10-20沈婷

艺术大观 2019年28期
关键词:陈丹青局部

沈婷

摘要:《局部》是由陈丹青寻访国外教堂、博物馆、美术馆中的佳作并撰稿讲述中西方艺术品的细微局部。自《局部》开播以来便受到大批美术爱好者的追捧,其亮点是以独特新颖的视角带领我们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东西。本文通过从反精英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陈丹青的《局部》,揭示其反对艺术界的不平等和挑战权威文本的思想核心,体现在关切边缘化的女性艺术家;反驳传统的艺术认知;挑战权威的艺术体制三方面。

关键词:陈丹青;《局部》;反精英主义;挑战权威体制

在国内当代艺术界中从不缺充满话题争议的艺术家,山寨抄袭、官僚做派、献媚炒作的艺术家们层出不穷,缺的是一股清流做派的艺术家。陈丹青,我们对他的认识不只在于他曾经的高度——《西藏组画》作为一把尖刀划破了以往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有意破坏了当时人们观念中的写实规范;也曾以英语0分考入中央美院,归国后被清华特聘为研究生导师,却不满中国的艺术教育制度选择高调请辞轰动一时;现近年他携《局部》艺术纪录片回归在大众视线中,其播放过亿,并三季持续增长,评分高达9.5分超过同类BBC节目,掀起评说艺术热潮,其涵盖大量艺术信息,精彩的点评让人拍手称好。笔者认为,陈丹青的《局部》充满反精英主义的思想,揭示其反对艺术界的不平等和挑战权威文本的思想核心,从反精英主义角度来解读《局部》揭示其艺术精神是一条更合适的途径。

一、反精英主义的定义

精英主义和反精英主义来源于文化研究的奠基人利维斯F.R.和雷蒙德·威廉斯。利维斯F.R.倡导精英主义思想,文化被分精英高雅和大众通俗,与之对应上流阶层和市民阶层。其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社会是精英主导的社会,商业科技阻碍了文化的健康发展,应通过文学培养人在智力道德方面敏睿的感知力,捍卫文化的精英主义,抵制大众文化。而雷蒙德·威廉斯站在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认为社会的文化主流应是大众文化而非精英文化,文化研究的目标对象是大众主体及文化。发展到霍夫斯塔特的研究,对“反精英主义”做出的理解是反对不平等和专制主义,反对权威和怀疑颠覆权威文本。

無论是反对不平等,还是挑战权威体制都能在陈丹青的《局部》艺术思想中窥探一二。

二、陈丹青《局部》反精英主义思想的三个方面

(一)关切边缘化的女性艺术家

在《局部》一中,陈丹青用两集来专门叙述女性艺术家,一是法国苏珊·瓦拉东二是民国关紫兰和丘堤。这几位女性艺术家在美术史里被很少着墨,女性艺术家长久以来处于边缘地带。而她们在陈丹青的视野中有独特光芒,直言不喜欢女性艺术先驱欧基芙的画,认为瓦拉东远胜卡萨特和莫里索两位在美术史上有名位的女画家:“你要论生趣,你要论动人,那绝对是瓦拉东好”①。而关紫兰的作品中有股陈丹青钦佩的胆气:“你看关紫兰的画就马上忘记她的性别,她下笔的胆气和瓦拉东有一拼!”②其次他认为庞薰琴的太太丘堤的静物画是中国第一,丘堤画静物避俗、简静,敷色行笔起止,始终不温不火浓淡得宜。嫉妒女画家的天生优势,甚至他有超越性别的想法:“真的想变成一个女的,……,有些气质真的只有女的才有,与才能无关”。

艺术无性别之分,女性艺术家需要这尖锐的发声。由此,女性艺术家要想有更多话语权就必须打破艺术界的不平等模式,消解自古以来的弱势及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偏见,倡导纯粹、没有倾斜的个人私欲、不以男人的目光或男权的思想来欣赏女性的艺术。

(二)反驳传统的艺术认知

对传统的艺术认知是大家信以为真的书本知识,陈丹青总能一语见地:“讲个偏见,我以为欧洲最好的画不是油画……欧洲最好看的画是湿壁画”。③

大谈中国古典美术最好看是工笔重彩画,而非水墨:“文人画上千年下来包括当代,地位太高,话语权太大……说起中国画就是文人画水墨画其实也很偏见,历史不是这样的”④。还有被贬低的清代绘画是美术史的偏见:“那么以我的偏见,所谓柔弱萎靡也是一种美,文明趋于烂俗都不免如此”⑤。他钟情于散落在意大利的各个老教堂的无名湿壁画:鲁本斯、伦勃朗等大师都比不上充满精力元气的锡耶纳阶梯医院壁画;两百年后伦勃朗的《夜巡》与隐在阿雷佐小镇的弗朗切斯卡的《真十字架传奇》壁画比较小巫见大巫;他为被忽略的作品发声:“我爱早古无名的艺术,不太在乎才华……单是看看人家的豪迈与精力,你就闭嘴吧!”他总对徐杨、勒南这类所谓二三流画家充满同情:“我选徐杨,……,等于是对所有宫廷画家表达我的敬意,所以谢谢徐杨”;他致敬8世纪描绘农民的画家勒南兄弟,他们画的穷孩子、穷老汉并不渲染道德感和宗教感胜于米勒的农民画。他高度评价十五世纪意大利的巴托罗、维基耶塔、奎尔西亚三位画家,不是名震画坛的大角色,而他们铺垫了文艺复兴壁画的基本水准,步步生发才成就后面的大师:“这就是为什么我总要给大家介绍次要的画家,有时候在他们那儿绘画的诚恳和好心肠胜于大师”。

激进地驳斥书本权威、重视次要作品、为无名画家正名,在陈丹青这里我们看到了他坚持艺术真相的本心。于是对历史的、经验的、传统的艺术认知的态度便要与时俱进,时刻革新自己的视角,跃出书本的条框,不要总是因为美术史的过度谈论,过度传播而让历史简化遗失了秘密。

(三)挑战权威的艺术体制

“规范与偏离”在《局部》中是经常论述的话题,那么所谓“规范”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参照的权威范式。陈丹青则站在规范的对立面,对国内权威的艺术教育体制嗤之以鼻:“看到考场的素描,我就想死……美术学院的素描死路一条是一场灾难,是反艺术的”。⑥于是他用了大篇幅谈论偏离规范的重要性:卡拉瓦乔把市井屠夫形象放进宗教画是偏离宗教绘画的规范;伦勃朗的晚年自画像是偏离自己的规范;维拉斯开支把侏儒当作贵族画是伟大的偏离;印象派偏离法国19世纪的沙龙绘画受到质疑;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等人。而今看毕加索等开创的规范已过时:“凡是被承认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⑦再谈到充满政治争议的蒋兆和,他血泪的命运激起陈丹青的悲愤:“今天还有上一代权威的画家,权威的发展认为它有历史问题……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历史大有问题!”⑧

艺术真的需要规范吗?绘画的自发性、自由度、自在感不断丧失是权威的艺术体制及艺术教育的弊端,最后变成被体制支配的木偶,当下人人都应反思。早已千疮百孔、乱象丛生的艺术界就该刮骨疗伤。而艺术家的直觉天趣、原创性、个人选择和个人价值变得尤为重要,改革当下麻木的艺术体制已势不可遏。

三、结语

陈丹青早年前国外游历和与木心结识交集对他影响深远,木心为陈丹青等人传授西方美术史等知识,是陈丹青重要的思想导师。木心也多次出现在《局部》中:“不论学历和身份”,“艺术家和艺术是不相干的”,[1]所以他对艺术不看身份地位。陈丹青看透了中国的艺术体制,炮轰权威制度,很多人说他是愤青、负面的西方中心主义者,屡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奉承当局的陈丹青从不在乎。从他早年在清华美院的英雄事迹,到现在身处大众舆论的《局部》不过是他无数次公然向权威开炮中的一次。而艺术正是需要《局部》这样的传播载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浸润大众。面对当下人人缺失“美”的教育,陈丹青作为特立独行的勇者选择通过这档《局部》重新审视这片“丑”的荒漠,用激情昂扬的文字燃起这代人“美的理想”,脱离桎梏。

通过探究陈丹青的《局部》,揭示其反对艺术界的不平等和挑战权威的思想核心,我们感受到了在权威的艺术体制下反精英主义价值观存在的必然性。他的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意味深长值得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木心.文学回忆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陈丹青局部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飘落的情思(局部)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张岪与木心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丁学军作品
局部求解也生动
陈丹青的优越感
陈丹青 “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